科学把握生态环境投入的要义机理

发布时间:2021-02-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英剑波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20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这一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进一步明确了生态环境投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求我们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生态环境投入的内涵与特点,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投入质量,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奠定坚实基础。

深刻认识生态环境投入的要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真金白银的投入是基础。可以说,生态环境投入已经超越了数字的范畴,是衡量是否真正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尺,也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成效的基础。事实证明,生态环境投入绝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有价值、有实效的投入。十三五时期,江苏各级财政投入生态环境资金超过2000亿元,有力促进了治污能力提升和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投入是基础性、战略性投入,与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占据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是相匹配的。之所以强调基础性,是因为失去生态环境投入的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根基不牢;之所以强调战略性,是因为生态环境投入是面向未来的投资,为长远计、为子孙谋,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具体而言,可从四个方面加以认识和把握。第一,生态环境投入事关高质量发展。加大生态环境投入,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经济结构调优调轻调绿、能源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有利于从根本上减污增效,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协同。第二,生态环境投入事关可持续发展。加大生态环境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资源供给力、环境承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第三,生态环境投入事关百姓福祉。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影响身体健康因素中,生态环境占17%。因此,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作为目标追求,加大生态环境投入力度,努力让老百姓在优美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第四,生态环境投入事关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加分项,反之就会成为别有用心的势力攻击我们的借口。要通过生态环境投入,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在下一轮国际秩序变革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准确把握生态环境投入的机理

生态环境投入就是为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所进行的资金投入。这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治理型投入。这主要是针对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现象,花钱进行治理或修复的行为。其对象包括传统的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或修复,还包括越来越突出的危废、噪声等污染防治,也包括白色污染、环境激素等在内的新污染物以及电磁污染、光污染等新污染问题。

二是保护型投入。这更多的是一种源头性、预防性投入,有利于维护和保持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通过对真山真水的保护性投入,放大生态价值,才能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三是补偿型投入。这是通过财政资金转移的方式,由污染地区拿出钱来补偿被污染地区,或由上级统一调配资金对因保护而影响发展机会的地区进行补偿,从而倒逼和激励地方主动治污,让保护者受益、破坏者付出代价。水环境区域补偿、生态红线转移支付就是这种方式。

四是实体型投入。污染治理设施、环境监测监控设备等节能环保产业,是生态环境投入的重要方面。据测算,近十年来,环保投资对环保产业的直接拉动系数为0.9。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不仅可以为环境治理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还能有效刺激和拉动经济增长。

五是金融型投入。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治污减排的内生动力。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已超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规模达1.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全国31个省份均已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六是研发型投入。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技支撑。对环境科技研发的投入,体现出基础性、战略性的要求与特点。十三五期间,国家在生态环境科技投入方面,仅中央财政投入就超过100亿元,在国家大气攻关专项、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等方面取得很多重要科研成果,为科学、精准、智慧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切实加大生态环境投入力度

近年来,无论是中央和省级层面,对生态环境投入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投入力度和规模空前。同时也要看到,生态环境投入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在总量上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国际经验表明,生态环境投入占GDP比重高于3%时才能有效改善环境,一些发达国家生态环境投入占GDP比重高达6%-8%。过去五年我国这一比例大致在3.4%,投入力度还需持续加大。又如在分布上还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在投向上系统性、精准性有待增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要从国之大者的高度深刻认识生态环境投入的极端重要性,真心实意重视,真金白银投入,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长期稳定改善提供坚强支撑。

保持定力投。将生态环境投入情况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试金石、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标尺,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特别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要保持战略定力,舍得下本钱,把生态环境投入作为优先投入,全力保障治污攻坚需要,努力换取更多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增加总量投。江苏产业密集、城镇密集、人口密集,生态环境超载、环境成本透支现象突出,既要加快补齐历史欠账,又要努力做到不欠新账。近年来虽然生态环境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对照美丽江苏建设目标,对照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生态环境投入的总量和规模,进一步丰富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为实现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提供坚强保障。

系统精准投。强化系统思维,从全局角度安排好生态环境投入。要突出重点,围绕推进源头治理,聚焦碳达峰、碳中和,聚焦提升污染物收集处理、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源清洁化利用、环境应急处置等四项能力,聚焦新污染物治理,关注农业和农村污染防治,有的放矢、精准高效地加大生态环境投入,确保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持续稳定投。在谋划十四五规划过程中,要把加大生态环境投入作为各类规划优先考虑的内容,从源头上落实资金保障。研究制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系统谋划一批实打实补短板、提能力的治污工程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做好生态环境投入的中长期和短期规划,吸引和撬动全社会资本,久久为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作者系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职环境监察专员)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