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打造“沧桑巨变”的新地标

发布时间:2021-03-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郭晓敏    

20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第一站就来到南通,用沧桑巨变评价点赞,饱含深情、满怀期许。省委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作为江苏发展的总目标、总纲领、总要求,要求南通实现更多的天堑变通途,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作为刚刚撤市建区、融入主城的海门,既感到莫大荣光,更感到责无旁贷。沧桑巨变的新画卷从何起笔落墨,是全区上下必须要作出回答的时代之问。海门,南临长江,但曾经靠江不见江,见江不亲江。面对58公里江岸线的发展留白区,我们把握多重战略机遇期,聚焦精准发力,打造蓝色文化带、绿色生态带和金色科创带,以绿绿作重彩,与主城滨江片区一脉相承、交相辉映,高质量推进沧桑巨变的新地标建设。

打造张謇文化厚重的蓝色文化带,留住最浓的乡愁

张謇,出生于海门,大成于南通,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民营企业家的先贤。传承张謇文化,培养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放眼世界的全球视野、强毅力行的不竭动力,在双循环大格局和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新形势下,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实践好张謇精神。在积贫积弱、九原板荡的那个时代,由爱国而救国,由救国而强国,是包括张謇在内的爱国志士的基本心路历程和行为轨迹。深刻感悟张謇精神的内核——爱国主义及由此闪耀出的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兼济苍生的为民情怀和立定脚跟的务实风范,结合地方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建立全国企业家张謇精神实践基地,组织更多的企业家了解张謇、走近张謇、崇敬张謇,丰富经营智慧,汲取信仰力量。保护好张謇遗迹。张謇毕生事业涉及轻工业、教育、文化、盐垦、农业、交通、航运、金融、慈善、城建等广泛领域,留给后世众多遗迹,灿若星辰,弥足珍贵。因地制宜制定多样化、实效性的保护标准,全面梳理、深度挖掘、精心保护好张謇遗迹,抓牢历史机遇,下足绣花功夫,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张謇动起来、刻画在江海大地上的张謇站起来、书写在古籍里的张謇活起来,用一处处唯一的遗迹告白一段段筚路蓝缕的历史。讲述好张謇故事。立足自身,借助外力,成立专业团队进行专业创作,采取山歌、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以鲜明的视角、广阔的视野,既讲贯穿张謇一生的爱国心强国志,也讲承受千磨百折,忍侮受讥的点滴瞬间,尤须提炼好张謇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找到属于海门自己的表达。同时,把我们想讲的百姓想看的深度融合起来,精准设计动情点和传播点,推动更多作品以更快速度、更强力度出圈

打造令人心驰神往的绿色生态带,绽放最好的品位

持续巩固提升长江大保护成果,立足做成精品、做出极品,借助最强大脑,学习借鉴苏南滨水景观塑造的成功经验,开展主题策划和设计,全面构建可漫步、可穿行、有温度、有活力的魅力水岸,立体展现美丽海门的精彩与美好。绿起来。严格落实先规划、后栽植、重管护,按照近看是花海、远看是森林的原则,对沿江绿化进行统一设计布局、统一建设标准,因形就势,用技术更用艺术搭配彩色树种、阔叶树种、常绿树种及花卉。结合气候、土壤、节水等自然因素,合理调控林分密度和乔灌草比例,构建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确保树有高度、林有厚度,构建集江、河、湖、林为一体的生态保育区。突出关键节点的规划设计,优选造林绿化树种,实施彩色绿化、立体绿化和景观绿化,塑造出有气势、有特色的大地景观,用强大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爱恋和渴望。乐起来。按照人本关怀、智慧方便的要求,建立涵盖文体休闲、旅游服务、交通驿站、慢行设施等组成的全要素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全线亲水性、畅达性、舒适性的贯通体验,使之成为集生态、人文、活力于一体的城市大客厅。加快百年老港青龙港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规划不同类型和尺度的活动空间和场所,策划一批精彩纷呈的项目和活动,成为集时尚休闲、滨江生态、品质生活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根据宜农则农、宜耕则耕的原则,建设一批体现长江风情、农耕文化等特色的农业体验园、农庄渔村、采摘果园、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景点,看白鹭翩翩,听江涛阵阵。靓起来。正确处理地上地面地下的关系、点线面的关系、表和里的关系,全面提高空间规划水平。加强传统民居的研究和传承,放大地域特色,留住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对承载时代记忆的老街小镇进行保护性修复,实施一批美丽街区、景观亮化、公共艺术、绿色改造等工程,延续地志、保留地脉、留住地标,形成与沿江景观相协调的整体外观形象。

打造创新活力迸发的金色科创带,闯出最近的未来

捧好绿色发展金饭碗,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优势,在怡人的清风水韵、江海文脉中植入创新因子,为十四五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注入不竭动能。做示范。中央要求长三角勇当创新排头兵和突击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根据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需求和海门现实需要,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进重大创新平台一体化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体化组织和科技资源一体化开放共享。加快謇公湖、玲珑湾等高能级创新载体建设,加强与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对接,让产业链、创新链跨过长江天堑,让技术、设备、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在沿江产业带集聚。求突破。以沿江区域为前沿主阵地,实施产业创新专项行动。紧扣海工船舶、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生物医药、5G通信及应用、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等支柱产业及需大力发展的重点新兴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和模式先进的独角兽企业,一批细分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将诞生于此。更主动。设立集研发、孵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海门(上海)离岸科创中心,融入性对接上海科研创新成果、人才、项目等优势资源,借梯登高,促进海门经济指标从看用电量蝶变为看用云量。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打通政产学研用全链条,提升三新一高产业创新水平和能级,让其真正发挥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新型领军企业,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特色主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努力崛起行业创新看海门的闪耀地标。

(作者系中共南通市海门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