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现代化新征程注入强大智力动能

发布时间:2021-03-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 曲福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江苏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了奋勇攀登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高峰、为深化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的要求。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宣传上勇于担当,在服务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上主动作为,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及时回应,在国际学术舞台和舆论场上善于发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特点、彰显江苏水平,为深化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强化使命担当,努力当好践行新思想的排头兵

站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的历史节点上,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目标任务都发生了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中国发展最关键的在于党的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哲学社会科学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能够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首先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好自己,自觉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同时又必须做好研究阐释、宣传普及工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更多的人

深入学习践行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们要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现代化新征程,要克服前进中的困难阻碍,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只有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才能确保社科工作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推进各方面工作都要坚持以新思想定向领航,切实把新思想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事思想理论研究更加笃学笃行,更好地用新思想培根固元、铸魂补钙、引领方向。

全面对标对表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是新思想在江苏的具体化。我们要坚持全面深入系统学习,自觉把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与学习贯彻新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一以贯之的指示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一体学习、一体把握、一体贯彻,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关怀和信任、厚望和期待,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确保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系统研究阐释新思想。坚持把加强新思想的研究阐释作为社科研究的重大时代命题,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并从中学立场、学观点、学方法,找题目、找思路、找答案,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理论文章和思想成果,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核心思想、关键话语体现到各学科领域,拓展研究的深度广度宽度,引导推动全省上下形成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江苏大地落地生根发挥积极作用。

二、推动学术创新,努力打好社科事业繁荣发展的主动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新时代是技术革命催生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新阶段,两种道路、两种理论、两种制度的交锋愈发激烈,更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着力提出能够彰显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特点、体现江苏水平的理念、主张、方案、观点,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立自强,更好地指导和引领新的发展实践。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只有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掌稳思想之舵、增强精神力量,才能够推进现代化事业行稳致远。要充分认识、深刻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内在逻辑、基本内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进学理认同、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团结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坚守正确立场、把牢方向导向,守牢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底线,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发挥社科界引领思潮、凝聚人心的作用。

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体系。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据核心地位,更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要构建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整合学科资源、凝练学科方向、谋划学科布局、汇聚学科队伍、筑牢学科高地、优化学科结构;要构建经世致用、开放包容的学术体系,在发扬优良传统中坚定创新自信,在强化主体意识中提升原创能力,在批驳谬误中坚持真理,融通古今中外各种学术资源,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为提升江苏学术原创能力提供基础支撑;要构建融通中外、互学互鉴的话语体系,从江苏、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新课题,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以科学化、民族化、现代化的话语表达方式,打造易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彰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江苏贡献。江苏是文化大省、社科大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门类齐全,社科资源丰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在总体上是走在全国前列的。面向新征程,江苏肩负着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在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立自强上也应当有更大作为、更高追求。要敢于勇于高处再攀高,进一步成就哲学社会科学的江苏之、江苏之,助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与江苏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相匹配,成为江苏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江苏贡献。

三、聚焦发展大局,努力答好江苏现代化新征程的必答题

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具有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只有回答现实课题、解决现实问题,才能更好体现自身价值,为各级党政部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供给,切实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为社科研究提供了富矿,也对理论供给提出新要求。我们要树立走在前列的意识和定位,及时反映时代呼声,引领时代步伐,发现江苏问题,提供江苏方案,总结江苏经验,发出江苏声音,以有力有效的作为在全国社科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新形势、服务现代化建设新实践、引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治国理政当好参谋和智库。

坚守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群众利益作为学术思考、学术研究的根本点,把群众需要作为理论创造、思想创新的切入点,把群众实践作为探索规律、发现真理的支撑点,大力开展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研究。要走出象牙塔,走进基层,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络,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使哲学社会科学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真正为人民著书立说、立德立言。

坚持问题导向。要紧扣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命题,坚持以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起点,把研究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要加强对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目标任务的实证研究,对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问题的系统研究,对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短板不足的对策研究,对防范化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重大风险问题的前瞻研究,努力提炼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有规律性的新实践。

聚焦重点难点。面向江苏十四五现代化新征程,全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仍有待深化,这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对关键问题进行跟踪研究、持续研究,聚焦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安全发展、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重点关注的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文化保护传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等关键领域,瞄准真问题,下足真功夫,推出一批具有前瞻性、揭示规律性、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引导和学理支撑。

四、强化服务功能,努力做好勇攀社科高峰的助推器

社科联是党委政府联系社科界的桥梁”“纽带联合是最大优势,服务是最大特色。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发挥社科联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努力把广大社科工作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使其真正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发挥桥梁作用。自觉把社科工作纳入全省改革发展大局,把加强五路大军的协作协同作为重要职责,把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社科人才体系作为重要目标,把推出社科精品力作作为重要任务,组织、协调和指导基层社科联、社科类社会组织之间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增强与专家学者、实际工作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内外协同,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力量,增强社科工作的内在活力和凝聚力,增强全省社科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拓展工作格局。加强组织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县级社科联和高校社科联建设,促进其内涵提升,切实发挥其职能作用,不断扩大社科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拓展学术交流平台、成果转化渠道,创新社科普及方式、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探索对学术社团和民间研究机构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层次和质量。深化社科研究和管理机制改革,加快科研诚信管理体系建设,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基础支撑,切实推进江苏社科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强化平台支撑。立足于出大学问家、出一流学科、出优秀团队,营造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不断完善服务平台建设、改进服务方式方法、提高服务支持能力,把服务专家与培养专家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提供一流的学术平台,良好的学术氛围,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在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建功立业。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