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江苏自贸区建设制度创新

发布时间:2021-03-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丁 宏    

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推进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平台更高水平开放。自贸试验区作为目前我国最高水平的开放平台,肩负着进一步推进制度改革创新,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统筹谋划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水平,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在十四五发展的新起点上,我省自贸试验区应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扩大开放为基本方向,努力推出更多首创性制度创新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使自贸试验区成为我省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的关键载体。

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面临危机并存的国内外环境

全球复苏仍不稳定要求自贸试验区注入经济增长信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其对世界经济的破坏性影响还将持续。而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同时,我国自贸试验区成为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经济总量和外资外贸均实现强劲的逆势增长,发展后劲可期,为世界经济注入开放活力和增长信心。

国际经贸规则加速调整要求自贸试验区掌握制度创新主动。当前国际经贸规则正处于新一轮的加速调整过程。WTO组织面临内外交困,美国、日本等推动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USMCA(美墨加三国协议)等区域性自贸协定签署,我国加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议,并承诺积极考虑加入CPTPP,这些都对世界贸易格局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自贸试验区应积极应对国际经贸规则的最新变化趋势,推出更加具有前瞻性的新标准和新规则,有效抢占制度创新的空白区,为我国提升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贡献力量。

世界产业链面临重构要求自贸试验区促进要素集聚配置。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产业链加速重构带来巨大不确定性,疫情推动产业链断链脱钩的危险性进一步加大,美国、日本等国家制定促进关键产业链回流的政策措施,世界产业链出现内卷化的趋向。我国有着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以及全球最为完备的工业配套,抗击疫情的成功使中国仍成为吸引外资的热土,自贸试验区应发挥低关税的成本优势,加强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坚持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注重以创新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要求自贸试验区加强先行先试意识。十四五期间,我国正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领跑者,最前沿的开放举措将在自贸区内进行先行先试和抗压力测试。自贸试验区要以勇于探索的精神,从习惯跟跑变为善于领跑,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探出新路、积累经验。

我省打造双向开放枢纽要求自贸试验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我省提出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从一中心一基地变为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突破,是我省打造开放强省创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举措。自贸试验区是我省打造一枢纽的主阵地,应积极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实施全方位开放和融合战略,探索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行联动创新打造全域自贸,带动全省更多区域走向国际循环的重要通道和有力支点。

自贸试验区实现更高水平开放需聚焦五大重点

聚焦法治保障引领,为高水平开放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国际经验表明,系统的法律规章制度是可信赖的、可预见的自由贸易园区的基础和先导。我省已审议通过《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草案)》,进一步突出法治元素在我省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通过立法引领,推动建设高水平开放制度高地,确保自贸试验区建设在法治轨道上稳健运行。总结梳理和优化整合现有的政策措施,把制度创新的成果通过法律规范的形式进行及时固化,加强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自贸区制度体系和国际通行规则进一步融合,加快形成自贸试验区发展和竞争新优势。

聚焦对接国际规则,打造高水平开放增长极。我国新加入RCEP,国务院明确提出以自身行动积极推动协定落地生效,维护自由贸易,拓展合作共赢新空间。自贸试验区应主动与RCEP形成良性的互动,深入研究RCEP在关税减让、投资、原产地规则、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承诺和限制,吃透原产地、背对背6小时通关等规则,把我省打造成RCEP落地的先行区和试验田。要利用好我省与日韩经贸合作的基础和优势,精准对接发力,构建三国在贸易通航、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之间的快捷通道,促进中日韩产业更高水平合作,为率先打造中日韩自贸区小循环作出江苏贡献。

聚焦高端产业发展,用好高水平开放红利。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需求来自于产业,制度创新的成果也体现在产业。自贸试验区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有力手段,自贸区之中各产业联系紧密,形成产业互补,且辐射带动能力强,为产业链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力量。应深化制度创新和对内对外开放,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重点产业能级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建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要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发展,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破除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痛点堵点,加快引领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在关键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提升高水平开放能级。国家要求自贸试验区进行差别化探索,我省的定位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创新始终是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目标和动力。就现阶段而言,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通过创新国际化提升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仍是促进我省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手段。应利用好自贸试验区在吸引人才和项目方面的优势,加快构建科技创新高端平台,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建立国际创新人才集聚的绿色通道,使科技创新成为我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核心引擎。要高度重视提升知识产权治理水平,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营与国际接轨,建设好知识产权仲裁调解、维权援助的服务体系,高标准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聚焦推动联动创新,放大高水平开放效应。自贸试验区目标是建设制度创新高地,而非政策洼地;自贸试验区发展不能局限于自身,要将制度创新红利向外扩散,进行联动创新,成为全域发展的引擎。把我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国际合作园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载体作为自贸试验区首批联动创新的对象,进行重点突破、先行先试,点面结合、全面推进。通过推动发展战略、协同对接、强化利益共享、促进互惠交流等多种手段,促进国内外高端资源要素聚集和利用,并结合实际需要和领域特点,谋求和搭建一批具有特色的平台、载体和机制,推动自贸试验区和更多有条件的区域进行联动发展,促进国内地区间和国际间交流合作,打造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作者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副主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贸区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