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发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发布时间:2021-05-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王 聪    

产业链畅通是经济循环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全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加上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竞争将更加激烈,江苏要积极作为,在应对风险挑战当中创造机遇,在保证上下游产业链安全的同时,实现产业链向高端攀升,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全产业链的理念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通三大通道,助推主导产业链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从产业链循环的角度来看,要着重打通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的三大通道,完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建设。打通技术通道。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积极构建一批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积极引进国际性的创新研发中心,围绕全球共性问题,建立多元化的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推进全链条创新,防止断链风险,集中突破中高端环节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克并替代被国外垄断的卡脖子技术,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打通江苏产业链向中高端环节攀升的技术通道。打通市场通道。要关注产业链细分环节所对应的市场需求,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加快构建统一市场网络,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引导制造企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提升终端产品供给质量,完善供需结构。充分利用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打通江苏向价值链高端上溯的市场通道。打通资金通道。推广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经验,发挥产业链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专项直投基金投资,提升高端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助推产业链发展壮大。鼓励各类资本介入,积极打造各类资本对接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多直接对话资本市场的机会,助力产业链优质企业跨越式发展,打通保障产业链攀升的资金通道。

促进三大转型,加快传统产业链更新迭代

双循环战略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说与全球产业链脱节,而是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双循环吸引更多全球优质资源要素,国内产业链加快向微笑曲线两端补链,通过促进三大转型为传统产业链补齐江苏产业链发展短板,提供发展新动能。促进数字化转型。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大力推动智能赋能,实施智能+技改工程,加快实现生产方式再造,推动规模化生产数字化生产转型。不断完善虚拟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全产业链环节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快布局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智能基础设施,促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在制造业全产业链的应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转型升级。促进发展路径转型。对标先进地区在产业上的发展路径,着力在微笑曲线两端补链,以人才链培育创新链,以创新链打造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从单一的生产制造环节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会展经济、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能力,推动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商业模式转型。聚焦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钢铁、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市场前景好的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激发传统产业链发展新动能。

聚焦三大领域,推动新兴产业链做优做大

只有前瞻性地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完善新兴产业全产业链条,才能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只有对标世界一流,积极融入全球技术创新网络,才能畅通国际产业循环。聚焦新兴产业。要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引链,主动布局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的全球新兴产业链,重点打造一批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等万亿元级产业集群,通过扩大开放,聚集全球资源要素,积极与相关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组织、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提升江苏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聚焦关键领域。要找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建链,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积极打造一批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全要素生产率高的国际高端智能制造中心,提升高端产业技术引领力。积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江苏产业链优化升级。聚焦缺失环节。围绕决定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及其新产业,甄别产业链中的缺失环节,实施精准施策。对首批次核心基础零部件、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产品以及人工智能等核心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要持续关注支持。针对新兴产业在发展之初所面临的总体产值规模偏小、企业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精准制定从应用试点向商业化推广的路线图,推动江苏新经济企业加快崛起,培育壮大高科技产品的生产比较优势。

构建三大集群,促进全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提升江苏全产业链能级,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形成上中下游企业相互关联,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梯次型创新产业集群。构建链主企业集群。要聚焦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制高点,加速引进培育一批具有产业控制力和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发挥头部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基于产业链的共生技术平台、协同创新平台、产业生态平台等功能型多边共创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面赋能。围绕重点产业链,积极实施产业链集聚工程、头部企业增资扩产工程等,打造一批根植江苏、具有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构建专精特新企业集群。要改变过去抓大放小的理念,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培育全球细分市场单打冠军,鼓励发展一批本土中小企业特别是处在产业技术前沿的独角兽瞪羚企业,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打冠军企业。同时,从政策支持和保护两个维度,探索鼓励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除了对隐形冠军企业给予财政奖补、资金倾斜外,更要保护好企业,降低国际经贸环境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构建国际化的全产业链集群。在疫情影响下更加强调产业链弹性和区域化布局,要通过技术合作、人才引进、跨国并购等方式,拓展与跨国公司多元化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集聚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促进区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提升江苏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系江苏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