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1-05-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刘西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把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要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我们要深入学习践行新思想,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提出的强富美高总目标,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书写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江苏新篇章。

社会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维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现代化两步走战略,第一阶段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第二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3月修正)强调,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党的十九大和宪法强调五大文明的全面提升和协调发展,进一步彰显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鲜明特征,体现社会文明在现代化文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把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提出到2035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并专章部署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主要包括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等四个方面。

江苏十四五规划纲要,在总结十三五时期的成就时,强调社会文明程度高的风尚更加彰显;在分析机遇挑战时,强调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包容性;在提出十四五主要目标时,强调社会文明达到新水平全省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在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时,强调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人的全面发展和全省人民共同富裕走在全国前列。规划纲要第十三篇为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体包括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彰显江苏文化特色魅力、创新发展文化事业产业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社会文明是现代化文明体系的重要构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新发展理念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凸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强调了人的现代化在整个现代化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发展理念本质就是文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就是有着鲜明现代化指向的理念。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又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和指引。

随着改革开放向深水区推进,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用好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另一方面,又要克服大政府、小社会,强市场、弱社会现象,不断提高社会的发育程度和文明程度,注重发挥第三只手的作用。建设现代化国家,构建现代化文明体系,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既需要每个个体的不懈努力,也需要整个社会的携手并进。

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社会文明程度是重要维度。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需要有相应的社会文明程度相匹配。从小康到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条件,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快速增长的物质文明,精神层面的文化和社会层面的文明的相对短板迫切需要缩小和补齐,促进五大建设的齐头并进和五大文明的协调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既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识,同时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更有内涵、更显标识的现代化江苏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重在建设。要突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把人的现代化摆在核心位置,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心态、社会信任和社会治理,进一步彰显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力量、信仰力量、社会力量和文明力量。

提升思想理论觉悟,夯实社会文明之根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具有强大的真理说服力、实践指导力,又具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力、精神感召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首先要深入学习新思想,坚持不懈用这一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人们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共同梦想的信心和决心。

弘扬社会道德风尚,铸造社会文明之灵魂。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开展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引导行动、公民道德实践养成行动、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行动和公民道德建设融入社会治理行动,让讲道德、守道德成为一种潜意识和习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扩大文明家庭、文明校园覆盖面和参与度,深化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行动,不断增强人们文明实践自觉。加强志愿江苏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加强诚信江苏建设,弘扬诚信文化,让诚实守信、重信守诺成为江苏人的内在追求和外在标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促进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提升科学文明素养,振起社会文明之双翼。科学素质,既包括自然科学素质,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发挥着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大作用,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坚持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并重,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文化含量,推动现代化行稳致远。

提升身心健康素质,突出社会文明之重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进一步提升人口的科学文化和身心健康素质,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大政策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普惠发展成果的同时,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人们逐步改变浮躁的社会心态,逐步缓解社会焦虑,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浓厚社会氛围。

提高社会法治程度,完善社会文明之标尺。社会文明的形成,既需要循循善诱的劝导,也需要政策制度法律的规范。提升社会文明程度,需要党委政府的引导,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积极参与,推动志愿精神的形成与志愿行为的普及,增强社会结构的有机韧性;需要大力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高社会的自组织程度,增强社会自我运行和自我治理能力,建设更加富有包容性的社会有机体;需要加强社会领域的法治建设,用规则推进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建设,不断集聚和释放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正能量。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联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