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担当

发布时间:2021-05-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金世斌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上,20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要求江苏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新使命、新任务,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富创造性地在新阶段新征程中落实党中央要求,推动江苏实践。近年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展开了六个高质量的工作布局,率先建立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和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着力打造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在昆山市、江阴市、南京江北新区、南京市江宁区、苏州工业园区、溧阳市等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扎实推进各项试点任务,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与其他现代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建设的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对江苏来讲,要担负好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使命和担当,就必须深刻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特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判断、设定的主要目标、部署的重点任务,在强富美高框架内,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和内涵的现代化形态,确保走在前列要求体现在进度率先和质量领先上,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江苏力量。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现代化的首要特征。对于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必须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江苏是人口大省、经济强省,要率先在经济发展上既看增量、更看质量,既看总量、更看均量,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要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丰富、实体经济厚实的优势,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更加注重应用研究和集成创新,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争取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原创性、标志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锻长板、补短板,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着眼全国发展大局和国家战略布局,发挥江苏作为国内众多产业循环发起点和联结点、融入国际循环重要通道和有力支点的基础和优势,率先探索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努力成为东西双向开放、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走在前列。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江苏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成绩斐然,13个设区市均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城市行列,综合实力百强市县数量居全国第一。进入新发展阶段,江苏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增强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深入实施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深度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缩小区域差距方面,进一步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加大南北共建园区力度,实施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考核,引导各地立足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培育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板块,促进区域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协同发展。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积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走在前列。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近年来,扎实推进三强三高文化强省建设,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明城市数量全国第一。对照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同步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广泛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面向城乡基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以科学化制度化巩固拓展文明创建成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强化文化产品高品质供给,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丰富和改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在前列。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更高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近几年,全省上下坚持不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但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基础,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支撑,以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为主抓手,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和修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加快美丽江苏建设,共创幸福家园,充分展现美丽江苏建设的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水韵人文之美、绿色发展之美。

推动和平发展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到2020年底,江苏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外贸进出口总额十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境外经贸合作园区6家,与64个国家缔结友城346对,数量居全国首位。作为开放大省,江苏要深刻把握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演变趋势,主动作为、善于作为,为我国走和平发展现代化道路作出江苏贡献。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重点实施国际综合交通体系拓展、国际产能合作深化、丝路贸易促进、重点合作园区提升、人文交流品牌塑造五大计划专项行动,加快塑造对外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以国际循环为重要通道,制定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同时,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确保社会安全稳定,为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系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处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贾潇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