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商业网点布局 促进现代商贸流通

发布时间:2021-08-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刘 畅    

中央财经委第八次会议提出,要积极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在更大范围内更好对接流通和消费,提高经济循环的效率和质量。布局合理、高效畅通的商业网点体系,是促进商业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完善流通体系的基础,对于扩大消费、服务民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要不断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支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助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篇章。

多层次商业网点布局支撑江苏商贸流通

2020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72.5万元,全国占比9.6%,同比增长41%;实现网络销售额10678.2亿,全国占比9.1%,同比增长10.2%。目前南京、无锡和徐州凭借良好的商贸基础和区位优势,正在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三个设区市的中心商圈商业建筑面积在70150万平方米之间;其他设区市的中心商圈商业建筑面积平均在60万平方米左右。全省共有次级的区域级商业中心约4050个,单个区域级商业中心平均商业建筑面积在30万平方米左右。各类新型社区商业中心正在广泛布局,以块状、条状两种形态为主,发展出以苏州邻里中心为代表的社区商业集聚区模式。各类县域商业中心正在加速转型发展,下沉渠道的消费空间拓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乡村一级的商贸网点在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已形成具有较高档次规模的乡镇商贸中心;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商贸总体逐步改善。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均编制了商业网点专项规划,并根据发展需要,每五年进行一次修编续编,对全市商业资源布局进行合理统筹规划。

正视江苏商业网点布局中的短板

商业网点布局存在结构性的不均衡。目前江苏商业网点布局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就是结构性不均衡。一方面,在部分城市热点地区,以商业综合体为代表的商业项目扎堆,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商业过剩、同质化竞争和闲置浪费。我国中小城市、中等城市的人均商业面积一般应控制在0.81.0平方米,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省内有些地区显然出现了商业资源过剩和闲置。另一方面,在部分农村地区及城市新开发居住区域,存在着基本商业配套和生活服务设施短缺的问题。部分农村地区商贸网点过于分散,商贸设施档次较差,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便利的、品质化的、成本较低的消费;而城市新城区则普遍缺少综合性、便捷性、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服务性消费为主的社区商业。商业网点分布的不均衡,造成了商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不仅未能有效发挥商业中心的吸引和辐射作用,也不能较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商业网点业态不能完全适应新消费需要。随着商业业态向创新型、体验式转变,消费方式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商贸物流也向信息化、集约化转型,整个社会的消费环境、观念和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需要建立起与新消费供给相适应的商业网点体系。目前,智慧商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布局不够,商业网点业态大多还是传统型模式,智能化、互动式、体验式、场景化等功能发展不足。此外,服务于新型消费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如智慧物流园区和载体、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设施、城乡智能配送终端等的建设和布局也存在短板。

公益性、公共性商业基础设施不足。近年来,各级政府下大力气对社区商业的硬件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取得明显成效,但农村商贸、社区便民服务、农产品流通、再生资源回收等公益性商业网点设施仍存在着数量不够、布局不合理、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例如,商务部明确要求新建社区的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其中应当配备标准化菜市场等业态,但在实际中,仍有不少地区达不到这项要求。

加快优化江苏商业网点布局

在互联网+商贸流通的新时期,应当着力优化商业网点布局,促进商业网点升级,提升商业网点能级,积极建设高效畅通、功能完备、结构合理、城乡互动的商业网点体系,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打好基础、筑强载体。

明确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目前流通体系的突出弱项和短板,主要在于农村商业体系和城市商业体系末端的社区商业。农村商业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县城商业。要加强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强化县城的综合商业服务能力、物流配送能力,加强对周边乡村地区的辐射力;在乡镇层面,要依托乡镇商贸中心,提升乡镇商贸的档次,集成购物、休闲、娱乐等丰富业态;在农村,要合理布局餐饮、养老、托幼、健身休闲等品质生活服务网点,满足农民就近便利消费,保障日常消费品和基本生活服务供应,大力新建或提升改造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提高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供应水平。在城市社区商业方面,应鼓励新建或提升改造社区商业中心,明确社区商业圈的功能定位、商业面积和形态模式,提高社区商业业态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匹配度,将菜市场、快递点、品牌连锁便利店等必备保障性业态纳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同时鼓励发展各类生活品质提升类商业业态,充分利用新技术推动社区商业业态和模式的创新,积极拓展、优化和集成各类社区商业服务功能。

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改造商业网点。适应和把握数字化消费的新趋势,加强适应数字化消费发展的商业网点设施提升改造。目前江苏已升级改造32条特色商业步行街,在加强商业街硬件设施改造的同时,应运用数字化手段为商业街区装上智慧大脑,促进数字化文旅消费发展;支持商圈、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商品交易市场、连锁超市等建立智慧商业平台和移动客户端,提高城市智慧商业发展水平;鼓励各类商业网点适应新消费需求,加快信息化应用,创新发展新模式,丰富优化新体验,构建完善新场景,以数字化手段改造升级商业网点。

优化调整大型商业设施的功能和布局。近年来,伴随新型城镇化和居民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升级趋势,城市商业中心开始呈分散化趋势,大型商业场所的服务功能向综合化发展,从单一的购物功能,转向承载居民休闲、文娱、社交、生活方式体验等多种功能的新型公共空间。要加强审核,避免城市中心区域大型商业设施的过度饱和,把具有复合型功能的商业业态引导和配置到城市新开发空间区域,实现商业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充分评估和优化大型商业设施对居民消费、交通、环境的影响,鼓励商品交易市场等传统大型商业设施向城区外搬迁拓展,向物流节点和产业所在地集中。

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的实施刚性。商业网点规划作为要素类专项规划,应当被叠加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以此确定商业网点规划管理的地位和执行力度,确保与相关规划同步实施。要完善商业网点建设的管理制度,推动立法或制定管理条例,使商业网点建设和管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推动加强部门协同,支持商务部门加入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商业网点规划实施管理中的作用,从而保障规划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商务厅)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