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全面小康之往 开现代化新篇之来

发布时间:2021-08-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叶南客    

江苏是小康宏图的起笔之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的开卷之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强调,要在扎实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这篇大文章。江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彰显了江苏小康答卷的鲜明标识,为开启强富美高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苏小康社会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初期,江苏抓住国家推进农村改革的重大机遇,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标志,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了由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的转型。20世纪90年代,江苏抢抓国家实施浦东开发开放重大战略机遇,积极主动接轨,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动力,实现了经济空间布局从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型。随着江苏由农到工、由内到外两次大的转型,江苏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走在了建设小康社会实践探索的前列。

2003年,江苏便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省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社会发展、政治文明以及生态环境等四大类1825个指标,并坚持分类指导,对发展基础不同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时序进度要求。根据统计分析,到2010年底,江苏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苏南苏中以县为单位全部实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苏北的铜山、大丰、东台3个县(市、区)也进入实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的行列。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和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江苏开启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201611月,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以新江苏定位引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成一个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强富美高新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

江苏小康答卷的鲜明标识

江苏的小康,从发展过程上来看是高质量的,从发展形态上来看是高水平的,从发展结果上来看是高标准的。

注重过程导向,是高质量的小康。江苏系统谋划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的框架和内容,出台了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实施考核。突出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努力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江苏高质量发展,并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

注重民生导向,是高水平的小康。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省定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全部帮扶达标,低收入人口脱贫率达99.99%201955.15万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人口实现年收入6000元目标,97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教育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痛点得到初步解决,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

注重结果导向,是高标准的小康。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12年居全国前列,13个设区市全部位居全国百强。江苏通过对照高水平全面小康目标和群众期盼,实施推进了苏北农民住房条件集中改善、全面小康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效推动全面小康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为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展现江苏强富美高现代化崭新模样

在从全面小康迈向现代化之际,江苏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的重大使命,要深入总结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经验,充分展现江苏强富美高现代化阶段的崭新模样。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始终坚定不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定不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持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先导,激发出全省奋进现代化新征程的洪荒之力。一方面,要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另一方面,要不断激发体制活力,坚持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先导,让政府调控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汇成合力,共同为江苏奋进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持续聚焦改善民生福祉。必须以民生为根本,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要以长效性、系统性及可持续性的思维为指导,从根本上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优化百姓的生存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长效的保障和谋生途径。要找准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发力点,优先发展解决民生痛点”“堵点”“盲点的民生类供给。着力增强民生福祉,增加民生热点领域的公共供给,给群众以稳定的民生预期,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经济基础厚实的现代化。在发展理念上,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转变传统老化的思维方式,形成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新思维方式,尤其是各级政府要树立追求发展质量效益的政绩思维。在思维转变上,要树立系统思维,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在产业布局上,要大力布局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产业,塑造整体区域在新一轮信息化浪潮中的领先优势。

着力筑牢绿色生态基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要求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优化人口、土地、产业、环境等要素的配置,实现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合理优化配置。制度建设与宣传教育并举,不断完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大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全面提升人的现代化,只有从传统人转变为现代人,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要高度重视企业家精神培育和工匠精神塑造,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引进党政、技术、管理等各种人才,为建设人才强省打好基础。要大力进行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增强文化软实力,不断把文化强省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作者系江苏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