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先行 聚力建设新时代“江苏强区”

发布时间:2021-12-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龚维芳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成就,全面部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头五年各项工作,号召全省上下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铜山作为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元的经济大区,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在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中勇当先行、打造样板,紧紧围绕省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徐州市委对铜山提出的打造“江苏强区”目标,把握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找准定位、融入大局,奋力建设“四高地一福地”,努力在“十四五”末建成全国一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江苏一流创新高地。

聚力创新引领、产业强区,绘好新时代“天工开物图”。近年来,铜山深入实施产业强区和创新驱动两大战略,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在苏北率先突破千亿元并持续保持苏北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五年翻了两番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提高了15个百分点。未来五年,铜山将围绕三主一特两新重点产业,突出创新发展、集群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一方面,布局一区一廊一院一谷一室创新载体,推动产业、创新、人才三链融合,构建企业、产业、平台、人才、科技、资本、政策七要素创新生态体系,推进重大科研成果、高科技企业、重大研发平台、高层次人才和军民融合产业“五落地”。目前全区拥有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9个,其中,与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建中红外激光研究院、淮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国家计量检测中心,5个院士团队、17个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在加速释放潜能。市政府与中国矿业大学发起筹建的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铜山是承接地,将瞄准国家重点实验室目标加快推进。中跃唯新生物科技研究院将建立全球首个模块化肿瘤原位靶点筛选平台。另一方面,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500亿元级产业集群3个、400亿元级1个、200亿元级2个,依托“1+1+6”园区载体,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项目、一支基金、一个平台、一个载体、一个专项政策、一支队伍”模式,打造专业园区,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空天地”信息、中信戴卡等50亿元级项目先后落地,为建设产业强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力市区一体、城乡融合,绘好新时代“清明上河图”。铜山在空间上紧紧环绕主城区,是徐州中心城市扩容提质战略纵深区、市级重大功能项目主要承载区和公园城市建设先导区,中心城市建设是我们的最大机遇和优势。过去十年,全市每年投资600多亿元进行中心城市建设,方特乐园、园博园、高铁物流新城等重大功能项目相继布局铜山。同时,城乡长期并存也是铜山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现有20个涉农镇街,推进城乡统筹、工农互促、全面融合,必须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一方面,全力构建一核一环一城五大片区+N城乡发展格局,让城区更加便利舒适、乡村彰显特色魅力。城区和环城镇在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公共服务三方面达到市区水平,正着力打造高品质城市副中心和环市拓展区;南部汉王公园城市片区、大彭循环经济产业园片区、张集方特周边商贸居住片区、吕梁园博园周边片区、东北铜山经开区转型发展片区等5个重点片区聚焦产城融合,增强人口就地城镇化能力,吸引更多周边非农产业、农村人口集聚,建设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生态宜居、品位一流、服务城区的新生城市片区,形成以片区带动城镇,进而带动乡村振兴的格局;远郊7个乡镇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推进美丽城镇“八个一”工程,增强镇区辐射带动和服务周边能力,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持续优化“两带四区”现代农业空间布局,深入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规模化、减量化、科学化、循环化、设施化、集成化“六化”建设,加快构建生态农业“三体系一工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系统化改善农房条件,新建一批特色田园、美丽宜居乡村,使铜山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聚力生态宜居、环境怡人,绘就新时代“富春山居图”。通过“四大行业”转型升级和污染防治攻坚,全面完成微山湖沿岸“退圩还湖”,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空气优良天数上升至264天、三年增加88天,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29.6%,居全省前列。十四五期间,铜山将加快实施双碳行动,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打造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经济体系,实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林更茂、山更秀、村更美、田更洁七更行动,实现村级污水处理设施覆盖所有行政村和重点断面流域自然村,9个国省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提高到66.7%,空气优良天数占比80%以上,完成132个宕口生态修复。以创建省美丽宜居城市试点为抓手,实施城市更新,完成765万平方米城中村、棚户区和25个老旧小区改造,建设一批美丽街区、社区,提升公共服务功能、绿化景观特色。

聚力共享发展、安全发展,绘就新时代“富民安居图”。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划出了惠民生“高线”和防风险“底线”,我们将加快实施富民惠民安民行动。突出共同富裕,探索缩小城乡差距路径,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促进农民增收,同时积极参与徐州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大力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实现“口袋”“脑袋”一起富起来。突出系统提升公共服务建设体系,探索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路径,加快推进“强区、优镇、兴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发挥全省首家医疗事业集团改革牵引作用,构建“医疗集团+区级医院”—“区域中心卫生院+镇级医院”—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群众享受更优质公共服务。突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探索“六治六力”基层社会治理路径,健全“四位一体”社会善治模式,推广“四个领办”党建工程,强化网格化管理基础功能,推进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铜山区委书记、徐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