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创新理论

发布时间:2022-01-07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张成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对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五千年文明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晶,不断被丰富传承到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理念之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熠熠生辉。

(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名句出自《孟子·尽心下》,表达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即国家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当政者要以爱护人民为先。《孟子·离娄上》进一步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尚书·五子之歌》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把人民作为一国兴亡的根本。《左传》认为天生民而立之君,就是有了人民才有国家;没有了人民,君王就失去了根本。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这些亲民爱民、尊重民意、关心民众疾苦的理念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

在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非常关心民生问题,一直把群众脱贫问题放在心上。《摆脱贫困》一书凝结了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的情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问题。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坚持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领导人民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个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蕴含着亲民、重民、惠民的理念,凝聚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二)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些中国古代优美的诗句描述了一幅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华文化中有很多经典的论述。《庄子·达生》认为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淮南子·精神训》提出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主要思想的儒、道对此也有不同阐述。儒家认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来自自然,天地、万物、人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体。道家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思想流派,提倡道法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遵从自然规律,要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社会和自然三者关系,强调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不能离开自然、社会而单独存在,因此人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要求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模式,坚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均衡发展的原则。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加自觉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跨越西方工业文明弊端的先进理念,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提出了天下大同的思想,期望生活在一个人人平等友爱、家家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社会里。和合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精神元素,是独具东方智慧的哲学范畴和思维方式。它的本义就是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强调差异中的一致、矛盾中的统一。这种理念为处理各个不同国家、民族、文明之间关系提供了最有价值的理论资源。不同国家、民族、文明之间既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又是和而不同,多姿多彩。由此而引申出来的协和万邦思想更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观念。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崇尚和为贵,强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相互合作。

面对当今世界的传统安全和许多非传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用和平手段而不是强权来解决纠纷;要促进自由贸易、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实现共存共荣、均衡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做到百花齐放春满园;要促进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世界环境变化的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观点,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也是中国对世界人民作出的理论贡献。它来源于中国理论和实践,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向。

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范。

(作者单位:旗帜杂志社)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