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推进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

发布时间:2022-02-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刘 军  谈 勇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长三角要建成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新高地。长三角地区高站位服务新发展格局,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推进区域战略协同,必须充分发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自贸试验区的协同优势,深化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加快形成长三角大自贸格局,在更大范围释放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整体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是高质量协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应有之举。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创新,目的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推进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促进长三角大自贸格局的形成,推动政策赋能全域覆盖、制度创新共建共创、功能平台联动共享、产业发展优势互补,有助于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引领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在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较强的优势,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程度高、开放型经济发达的区域,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将推进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复制推广、要素资源便捷流动、产业发展优势互补、区域协同优势联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网络。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进程中,长三角一市三省自贸试验区充分彰显出制度创新的重要引领作用。上海自贸试验区在金融领域创新、江苏自贸试验区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浙江自贸试验区在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安徽自贸试验区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特色和创新成果,极大释放了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

目前,长三角一市三省初步展现各自地域内联动创新协同效果。江苏、浙江、安徽重视区域内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江苏已批复57家联动创新区,加强自贸试验区与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等平台的联动发展,以改革联动带动更大范围的改革创新,促进了改革开放的全省全域协同;浙江注重复制推广舟山、宁波、杭州、金义4个自贸片区的改革经验,并在产业、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强自贸试验区与温州、嘉兴、台州等联动创新区的深度合作;安徽已批复6个联动创新区,旨在放大合肥、芜湖、蚌埠三个自贸片区的辐射带动效应,与亳州、阜阳、滁州、马鞍山、宣城、安庆等地协同开展制度创新,共同推进开放发展。20215月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成立,旨在做强做优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跨境研发等十大服务功能,推动联盟资源共建共享、改革集成,深化区域开放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之下,长三角一市三省的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及带动作用的发挥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应对一体化的高要求,打造高水平的开放雁阵,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在联动创新发展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一是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的机制尚不够健全,长三角一市三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的共建共享制度,特别是利益协调分配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协同开放机制有待完善,充分利用RCEP等国际经贸新规则的优势尚未凸显。三是产业发展的协同机制有待完善,长三角一市三省重点产业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错位发展的成效还不够突出。四是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创新要素流动机制尚有待完善。五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不够,创新平台的共享机制不够完善,上海张江、江苏南京、安徽合肥的重大创新平台的共享效果有待提升。

应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变局,凸显利用国际经贸新规则的新优势,长三角一市三省要扛起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大使命,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创新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推进长三角联动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统筹推进长三角全域自贸由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牵头,统筹推进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加快推进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出更多投资贸易便利化政策举措,引导有政策需求的企业入驻示范区生产经营,形成沪苏浙皖跨区域协同联动的新发展格局。探索统筹推进长三角全域自贸,极大限度释放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引领长三角高质量快速发展,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

健全协同开放机制,充分利用RCEP等国际经贸新规则,打造集群化的对外开放新高地。一是推进长三角协同开放,探索实施综合保税区延伸拓展战略,充分利用沪苏浙皖现有的综合保税区等对外开放平台优势,支持长三角相关企业在综保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内注册,开展保税业务,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二是对标RCEP等高水平国际经贸新规则,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充分利用RCEP生效形成的要素市场新的开放格局,统筹推进长三角与RCEP签约国合作,推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高端要素在长三角集聚,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成效,建成对外开放新高地。

健全产业发展协同机制,推动重点产业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错位发展。一是加强长三角不同自贸试验区重点发展产业的规划协调,形成不同自贸试验区的产业优势互补,推进协调联动与错位发展,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域功能互补融合。二是推进长三角重点产业全产业链集成创新,选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关键产业作为试点,总结集成创新经验并尽快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复制推广。三是在关键产业链上尽快补齐补全薄弱短板,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关键产业链环节的突破,完善产业链条,提升长三角在国家战略产业上的国际竞争优势。

健全要素资源便捷流动机制,建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一是制定政策措施推进要素资源在长三角畅通流动,统筹规划长三角统一、协调的开放型市场体系。二是加强长三角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城市的联动创新,充分发挥上海的金融资源、南京与苏州的产业创新资源、杭州的数字经济资源、合肥的国家科学中心资源,促进重点城市创新资源在长三角地区畅通流动,通过高端要素的集聚、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三是发挥企业配置要素资源的主体地位,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在长三角集聚,政府发挥好服务职能。

健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创新平台联动共享,打造创新资源高效集聚与功能高效发挥的创新高地。一是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对于长三角一市三省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等产业,应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载体,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共同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二是加快推进长三角创新平台的联动共享,充分发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南京江北新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功能,探索建立不同创新平台在实验室资源共享、人才流动、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联动共享机制与收益分配机制,打造长三角创新资源高效集聚与功能高效发挥的创新高地。

(作者分别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贸区研究院执行院长、管理工程学院教授;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