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机理

发布时间:2022-02-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高 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之一,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这些论断立足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深刻揭示出马克思主义行的精髓要义,对于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启示。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回答了历史之问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历史之问。旧式农民战争的太平天国运动,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等接连而起,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也纷纷宣告破产,这些都未能找到中国真正的出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的先进分子提供了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的全新选择,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

契合了社会之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重大观点具有天然的、内在的契合性,是中国人民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华文明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相契合,与中国历代有志之士追求民富国强的梦想相适应,与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救亡图存的愿望相一致。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民接受之后,就成了一种认识和改造中国、挽救民族危亡、寻求中国出路的科学理论,成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和工人阶级斗争的武器。

经过了反复比较五四运动前后,改良主义、工团主义、实用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潮涌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追求,是经过反复选择和比较的。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高高举起了坚持马列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旗帜,通过创办进步报刊,建立研究组织,翻译经典著作,撰写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章,使马克思主义在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为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组织提供了思想和干部条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无数共产党人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动摇,为自己选定的信仰、信念笃行终生。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科学

科学真理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两大基石,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也为人们提供了最科学、最锐利的世界观、方法论,提供了认识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鲜明人民性。马克思认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使得马克思主义政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

崇高使命性。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要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使命是要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同时,马克思主义是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相统一的统一论者,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必然经历若干历史阶段。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历史使命,需要完成不同历史任务。

实践开放性。马克思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实践特色。我们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为中心,擘画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的重大检验,也是对我们党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力水平的历史检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品格的新彰显。

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时代特色。我们党聚焦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时代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民族特色。我们党科学总结和概括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国的历史经验、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内容、中国的作风和中国的气派,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和弘扬光大。历史深刻昭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作者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