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凝聚共识的四个关系

发布时间:2022-03-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朱步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政协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这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政协协商民主的方向和目标就是凝聚共识。凝聚共识,就是聚集不同的观点,通过民主协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主要方面形成共同的认识。凝聚共识,既是人民政协发展进步的历史经验,也是人民政协这一制度安排日益成熟的重要标志。把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人民政协履职的中心环节,努力汇聚起共襄伟业的强大力量,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深刻理解和把握凝聚共识的内涵要义。

正确处理凝聚共识与思想政治引领的关系,筑牢凝聚共识的思想政治基础

人民政协的历史就是一部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引领的历史,是一部政协党组织和广大中共党员团结政协各参加单位、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投身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历史。所以,人民政协凝聚共识有着重要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共同思想政治基础。2018年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对人民政协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作了明确的规定: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越牢固,矛盾的化解就越有效,共识的凝聚就越广泛。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是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立足点和着力点。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锋前所未有,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任务更加艰巨。各级人民政协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和政治历练,推动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通过制度运行、民主程序和有效工作,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参加政协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引领广大委员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实现思想上的共同进步;必须建立健全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通过委员讲堂、组织委员宣讲、运用融媒体和政协掌上履职APP等平台,面向社会传播共识,宣传阐释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各族各界人士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为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厚植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必须加强同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助推巩固发展港澳台侨爱国统一战线,面向海内外讲好中国故事,广泛凝聚正能量,画出最大同心圆。

正确处理凝聚共识与解放思想的关系,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都是通过解放思想打破禁锢、通过改革开放突破困局而不断走向新的成功的。凝聚共识与解放思想不是相互割裂的,也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辩证统一的。通过政治协商凝聚共识,绝不是否定独立思考,更不是压制思想自由,而是立足于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引导人们不断适应新情况、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使思想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与凝聚共识也永无止境。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这就更需要下功夫去凝聚共识。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凝聚共识与解放思想的关系,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凝聚共识,以凝聚共识促进解放思想,使解放思想与凝聚共识统一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的过程中。

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内部各阶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基于根本利益一致性而建立起来的政治联合体,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中,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努力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实现在根本利益、根本原则一致性基础上的多样性统一。从成立之日起,人民政协就致力于坚持大团结,不搞清一色。只有尊重多样和差异,不强求一律、不强加于人,才能实现大团结、大联合,才能把同心圆向外不断地扩大延伸。

一致性是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一致,多样性是利益多元、思想多样的反映。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关键是广纳群言、集思广益,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人民政协具有代表性强、覆盖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要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的原则,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形成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而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促进不同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在一些敏感点、风险点、关键点上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增进了解、加深理解、消除误解、取得谅解、实现化解,最大限度地巩固已有共识、形成新的共识。

正确处理务虚与务实的关系,以虚功实做凝聚共识同心

利益关系是影响共识的重要因素,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形成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的过程。这就决定了人民政协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时,既要务虚又要务实,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凝聚共识的重点,协助党和政府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心聚力,增强全社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可、理解和支持。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凝聚共识是在不同利益诉求、不同意见表达中寻求共同点,找出公约数,以协商促进凝心、以凝心实现聚力,这是一项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转变思想、转变人心的工作。在协商讨论中表面的附和敷衍不是真正的共识,只有从情感上的共情同理上升为理性上的共识同心才是有效的共识。而思想的转变和共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凝聚共识的任务也是长期复杂的、循环往复的。人民政协要肩负起时代使命,推动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的协调发展,以虚功实做凝聚共识同心,把凝聚共识贯穿于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全过程,一体设计、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不断完善从党内到党外、从委员到界别群众的凝聚共识工作链条和工作机制;提升履职能力,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和务实举措把凝聚共识工作做深做实;优化政协新媒体宣传模式,丰富凝聚共识的载体和平台,创新凝聚共识的方法、手段和途径,推动凝聚共识工作常态长效、提质增效,为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教授)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