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

发布时间:2022-03-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中共常州市委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常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要求,坚决扛起三大光荣使命,紧扣六个显著提升奋斗目标,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长三角交通、创新、产业、生态、文旅中轴,加快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休闲度假中心,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建设水平,高标准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努力为全省现代化建设贡献常州力量。

以交通建设为先行,打造能级更高、支撑更强的现代化常州。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统筹铁公水空等要素,布局建设一批支撑未来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持续提升综合交通体系覆盖广度、通达深度和连接速度。加快建设三纵四横的高铁网,建成南沿江城际铁路、常泰长江大桥、常泰铁路,建设镇宣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苏锡常城际铁路及西延线,实现各辖市区均通达高铁。全力打造高速中环,建成苏锡常南部高速、溧宁高速,建设丹金高速、靖澄常宜高速等,形成三环19高速公路网。延伸拓展快速路网,建设轨道交通5号线6号线,完成机场路全线快速化改造、青洋快速路二期、常金快速新通道,实现与周边县市快速直联。加快推进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开工建设德胜河三级航道整治项目,构建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网。实施常州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干线机场,不断提升机场枢纽能级。依托大交通布局物流1核心3枢纽8中心,建设奔牛铁路物流基地,打造常州南站、武南、苏浙皖物流枢纽,加强与上海港通关一体化,推广海铁联运、铁水联运、水水中转。未来五年全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000亿元以上,实现3小时通达全国重要城市、2小时通行全省、1小时畅行都市圈,进一步凸显常州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长三角中轴枢纽。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打造创新引领、人才汇聚的现代化常州。十四五期间将拿出400亿元科创资金,带动各类社会资本形成2000亿元创新投入,最大力度激发创新活力。以推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发展,高标准建设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在数字化制造技术、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动力电池与储能、高端新材料上,突破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加快建设中以常州创新园,以开放促合作,以创新谋发展,持续加强基础前沿技术引进转化,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在平台建设、人才引育、要素集聚、创新机制等方面探索常州路径,争当中国以色列创新合作领航者。抢抓人才加速向长三角集聚机遇,加快建设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建成人才公寓10万套以上、创客空间100万平方米以上,打造年轻人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

以产业强市为支撑,打造结构优化、产业高端的现代化常州。着力壮大十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精心培育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培育23个产值超三千亿元的地标产业,在产业高原上竖起更多产业高峰。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持续办好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博览会,推广工业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两张网,五年再新增上云企业1万家,建设10家智能工厂、100家智能车间、30家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区。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提升中德、中欧、中瑞等合作园区承载力,不断优化驻点招商、资本招商、基金招商、以商引商机制,放大科技经贸洽谈会等展会作用,五年实际使用外资超150亿美元,制造业利用外资比重显著提升。

以绿色生态为底色,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探索建设零碳城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编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加快推动能源供给清洁化、产业发展绿色化、交通出行电动化、城市建设节能化,积极构建清洁能源体系、绿色制造体系、低碳生活体系、零碳经济体系。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始终把保护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系统深入开展水气土污染防治攻坚,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努力把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发展绣带。深化生态绿城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规划建设常泰高铁生态走廊、新孟河清水走廊,加快建设沿江、沿湖、沿运河高品质生态走廊,形成一江带四湖,九龙串城池,青山护绿城,河网绕圩田的生态格局。

以文化建设为引领,打造文化繁荣、旅游兴旺的现代化常州。统筹做好大运河文旅资源整合开发和老城厢复兴发展,将运河文化、名士文化、工商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等丰富资源连珠成串,统筹推进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二期、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盛宣怀故居修缮保护等项目,做靓运河十景品牌,打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历史名人纪念馆、江南古典园林群落。加大旅游重点项目投入,实施恐龙园东进战略,加快曹山未来城、环球恐龙城东方侏罗纪项目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全面优化提升乐园之都”“闲逸山水”“美丽乡村”“食美常州核心文旅IP,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构建多层次、国际化文旅推广体系,办好长三角万人游常州、常走大运等文旅活动,举办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中国马拉松精英排名赛等赛事,推出更多文旅融合原创精品,打响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城市品牌。

以保障改善民生为追求,打造共同富裕、文明向善的现代化常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统筹好效率和公平、城乡和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统筹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重点群体就业,五年新增城镇就业50万人以上、扶持创业6万人,积极探索调高”“扩中”“提低分配机制,推动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万元。统筹品质提升拉高底线,着眼促进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打造常有善育”“常有优学”“常有健康”“常有颐养”“常有安居”“常有众扶6张名片,稳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深化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扩大高品质公共文化供给,实现口袋富”“脑袋富同向同步。

以城乡融合为突破,打造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常州。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大力推进两湖创新区发展,瞄准长三角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的定位,坚持科产城人融合,高质量完成总体规划和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编制重点项目清单,加快组织实施,打造生态之城、秀美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青年之城、未来之城。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更高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探索、有序推进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打造新江南水乡,推动全市规划发展村庄全部建成美丽宜居乡村,累计培育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0个左右,完成村庄改造500个以上、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5万户以上。抓住溧阳、金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契机,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深化农村领域集成改革,为全省城乡融合发展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