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产业集群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发布时间:2022-04-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吕鸿江 封 燕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教人才资源和产业基础雄厚的双重优势,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要依托产业集群的系统支撑。江苏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企业创新载体在战略新兴领域、传统主导领域、核心信息技术领域和工程机械领域等的布局各有特点。推动江苏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协同攻关,需要这些制造业集群通过大中小企业创新载体精准发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整体提升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

强链、稳链布局战略新兴领域产业链

战略新兴领域制造业集群要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隐形冠军、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目前,我省有近八成的高端芯片和高端监测仪器、半数以上的集成电路和高端数控机床依赖进口;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多个环节缺乏自主可控能力;高端装备领域的很多技术卡在核心零部件、基础软件这两个技术短板。需要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强链、稳链培育领军企业或链主企业并壮大隐形冠军,提升控链能力。比如在生物医药方面,以突破先导化合物优化设计、药物晶型研究、药物新制剂等关键技术瓶颈为重点,加强基于新结构、新靶点、新机制的原研药研发,上市一批创新药、改良型新药,提升江苏化学药优势。利用江苏传统中医药的先天优势,鼓励生物医药企业结合中药制剂技术研发创新药品,制定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加快对生物医药行业产业链的强链。在供应环节稳链方面,继续加快推进高温合金、高端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载体,支持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形成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新格局。借助链长制聚焦国家需求,统筹设计强链稳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培育一批领军企业或链主企业,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延链、补链部署重点领域创新链

重点领域制造业集群除了要有领军企业带头,还需要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梯队支持。处于价值链底部的加工组装环节等企业可以在研发设计环节,采用数字化、跨产业等方式延链,通过数字化、智慧化、跨界等方式进入技术和质量要求更高的元器件制造环节,争取价值链环节的国内替代。比如,整合全省信息资源,构建汽车产业信息动态发布平台,积极对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进行及时跟踪研判,加快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零部件隐形冠军企业集群建设,出台汽车零部件企业跨产业集群协作相关的激励政策。通过财政资金引导,促进上下联动,支持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成果转化,补短板和锻长板。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在销售、物流、服务等环节补链,借助互联网+等平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助力市场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撑补链延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并通过工业设计促进提品质和创品牌。重点培育拥有产业链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和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资源整合型平台型新创企业。出台汽车零部件企业跨产业集群协作相关的激励政策,促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走出区域内产业集群,从根源上解决零部件产业集群空间分布分散问题。优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构建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为发展和培育优秀专精特新企业积累准确的企业数据库。

持续强化优势领域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江苏工程机械等领域制造业集群,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体系优势比较明显。要以徐州工程机械集群成功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为契机,持续培大育强更多链主企业,做优做强核心产业链。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工程,持续巩固扩大江苏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航空航天产业链优势,引导、支持和鼓励中车集团、三一重工、南方公司等核心产业链的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团,抢占先进制造业制高点,主导产业发展国际话语权。注重结构性优化核心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突破。以核心技术、关键产品为中心支点,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深入挖掘江苏先进制造业发展潜力,持续加大知识、人力、技术等资本的密集投入,开拓核心产业链新领域,提升核心产业链的本地配套率。同时,加大对省内各地区核心产业链建设规划的统筹协调,避免同质竞争。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以核心产业链关键环节为心脏,以人工智能建大脑、互联网筑神经、大数据输血液,全面推进产业链各环节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深入挖掘全省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资源与核心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的融合点,提高产品附加值。

全域协同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双向融合,激活与之配套的金融链、服务链、人才链,是提升江苏在全球价值链位置、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升政策协同性。发挥链长治理功能,梳理产业链现状,研究制定做优做强做大产业链工作计划,精准帮扶产业链协同发展,研究制定重大政策措施,建立产业链发展日常调度通报机制等。用的理念推动产业发展,推动解决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攻克供应链卡脖子环节,真正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在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上,通过链长梳理产业链,发挥政策协同作用,避免专项资金支持方向重叠,强化资源整合。数字赋能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抢抓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风口,构建自主可控的行业发展生态系统。建设关键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打造产学研共同研发、生产、制造循环生态圈,形成符合创新发展规律的支撑体系。围绕特定项目,鼓励企业应用大数据分析、仿真模拟、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进行产品开发,利用数据中台、云计算解决研发的最大瓶颈,打通研发与产业化的信息孤岛,实现研发制造一体化。增强科技资源统筹利用。在江苏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基础上,加强地方、部门之间的协调,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提升高校院所作为科技资源管理单位的主体责任,加强大型科学仪器集约化管理平台建设。支持高校院所自主布局基础研究,探索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在应用基础研究组织模式、人才引进等方面积极探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作为研究主体加强产业技术基础研究。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完善政府创新激励机制,引导中小企业加大科研环节投入,提高自主创新力度。推动核心产业链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办重大技术攻关平台、创新中心和创新园区。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不断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基础工业软件供给能力等环节取得新突破。

(作者分别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