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态 播种共同富裕绿色希望

发布时间:2022-05-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杨云峰    

泗洪县坐拥洪泽湖近40%的水域以及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也是江淮生态经济带绿心的核心区域,有着良好的生态本底和资源禀赋。近年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弘扬春到上塘改革精神,聚焦加快生态修复、培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工作目标,做足做优水文章,探索实施水上生态牧场建设,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新路。

践行新发展理念,精心擘画生态牧场新蓝图我县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彰显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富民效应,切实让碧波荡漾的洪湖水变成日出斗金的聚宝盆一是深入思考,找准定位辟新路近年来,我县全面开展退渔还湖(湿)和禁捕退捕工作,退渔还湖(湿)面积达到28.33万亩。面对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和兜牢渔民生计底线的双重挑战,靠水吃水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发展问题。为此,县委、县政府围绕生态和富民两大目标,探索建设水上生态牧场,奋力实现生态保护和富民增收双重效益。二是立足实际,众智合议金点子坚持请进来指导走出去学习相结合,邀请南京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来洪召开湿地保护和生态开发”“水生蔬菜及其产业化开发等高端论坛,组织人员到宝应、安徽天长、河北白洋淀等地考察学习水生蔬菜种植与加工等业务。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制定下发《泗洪县水上生态牧场规划建设管理导则》,依托水域生态本底宜植则植、宜渔则渔,探索建立水生蔬菜种植和1+N多品种立体养殖模式,全面提高水上生态牧场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三是规划先行,科学谋划路线图坚持统一确定种养殖模式、统一建立牧场档案、统一明确投放标准、统一开展种养管理和牧场规模监督、种养模式监督、投入过程监督、治病预防监督,明确乡镇生态牧场建设主体地位,将生态牧场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重要内容,确保布局合理、牧场成型、面积适中、航道无阻、水流通畅、环境优化、管理便利。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水上生态牧场17.13万亩。

修复保护并举,全面绘就最美生态新画卷生态是泗洪的金招牌,更是金饭碗。我们不断夯实绿水青山的生态家底,全方位绘就水清、岸绿、湖畅、景美的生态画卷。一是科学栽种水生植物,全力以赴净化水质。建立与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南京大学、扬州大学结对联动工作机制,邀请专家实地指导,强化对水生蔬菜种子催芽、种植、采摘等环节的全程指导,探索出了符合泗洪实际的水生植物栽植技术。在湖中优选播种,栽种芦苇、蒲草、苦草、菱角、芡实、茭白、茨菇、荸荠、莲藕等净化水质能力强的水生植物,充分增加生物多样性,形成水生植物复合体,通过自然恢复的方式涵养水质、改善水体。二是深入实施生态放养,坚决维护生态平衡。坚持湿地保护和生态平衡不动摇,高度重视水生动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经济性,加大鱼虾蟹、螺蛳、河蚌等水生动物增殖放流力度。同时,坚决防止有害生物侵入,常态开展水上生态牧场生物资源多样性调查,为持续推进生态保护提供依据。截至目前,洪泽湖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其中包括鱼类68种、水生植物109种、浮游动物151种,分别比2015年增加了5种、15种、60种。三是建立健全管护机制,切实推动长效长治。建立专项资金储备库,选聘有经济困难和一定种植经验的退渔还湖(湿)、禁捕退捕渔民为生态管护员,组建水上生态牧场管护队伍,调拨财政资金370万余元配齐快艇、救生衣等巡逻装备,全天候、不间断加强生态牧场管理维护,切实筑牢水上牧场生态屏障。建立水上生态牧场协管制度,健全综合管理执法机制,强化水警大队、渔政执法大队和乡镇之间的协作配合,对水上生态牧场开展常态化生态巡查和污染处置。同时,加强生产期内投入品监管,严禁使用药物、投放饲料和施用肥料,防止出现人为污染;建立水生植物残茬清理制度,防止植物腐烂污染水体。

构建产业体系,奋力打造三产融合新样板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现代的发展定位,加快构建集种植养殖、采摘捕捞、深度加工、观光旅游、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三产融合产业体系,努力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一是打响生态牧场金色品牌。为更好发挥生态牧场经济价值,我县坚持品牌强农理念,深入实施水上生态牧场品牌计划,通过商标培育+品牌增值+转化运用,全面打响生态牧场金色品牌,不断提高生态牧场水产品的知名度。多种特色农产品已经进入国内各大城市甚至国外市场,生态牧场品牌效应深度彰显,水产品直接销售年收益达到1200万元。二是深化产品加工放大效益。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推动农业发展,依托招商引资和支部擂台赛项目行动,积极构建国有平台公司+专业运营公司+行业协会+合作社+养殖户经营模式,大力招引和培育水产品深加工企业达6家。搭建荷叶制品生产体系,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以及东南亚市场。生态牧场水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提高,缤纷泗洪小龙虾产业化联合体是苏北规模最大的水产品分拣加工基地,2021年交易额近4800万元。三是延伸产业链条赋能增值。依托水上生态牧场秀丽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观光农旅项目。坚持线上线下同轨推进原则,积极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加大电商、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给生态牧场水产品插上云翅膀。大力推广网络直播带货等销售新模式,探索网上直销、时令预订等业务,与电商平台签订销售合作协议,全力畅通产品销路最后一公里2021年生态牧场相关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拓宽增收路径,实践蹚出共同富裕新路子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持续壮大村居集体经济,不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态富民同频共振。一是创新运营模式,促进村集体增收。指导沿湖乡镇村居全面盘活水面、厂房、土地等集体资源资产,通过集体资金、土地、厂房、技术管理等形式入股,因地制宜采取自主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居联营、村企联建等模式,与其他市场经营主体积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把村居集体经济收益牢牢固化在生态牧场产业链上。截至目前,累计成立村企联建公司4家、水上生态牧场专业合作社17家,实现年收入2000万元,可直接增加村居集体经济收入300万余元。二是广泛吸纳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我们始终把群众增收摆在水上生态牧场建设的重要位置。近两年,我县年均新增水上生态牧场1.5万亩,在牧场建设过程中,我们优先吸纳退捕渔民就业务工,每年可带动300人实现增收500万余元。结合家门口创业就业工程四全工程,生态牧场水产品深加工企业每年可吸纳50人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人均增收2.6万余元。三是兜牢民生底线,促进低收入户增收。组建水上生态牧场管护队伍,吸纳退捕渔民和刚脱贫低收入农户从事水上生态牧场日常管护工作,用工岗位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带动246户、585人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每年人均增收1.2万元,不断增加已脱贫低收入户收入。成立水上生态牧场专业合作社,累计吸纳562户低收入农户入社,让群众通过土地(水面)入股、提供劳务等方式,实现既得租金、又得股金、还得薪金,每户年均增收6000余元,确保脱贫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生活更上一层楼。

(作者系中共泗洪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