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必由之路”是奋进新征程的战略遵循

发布时间:2022-05-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杨 明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认识。这是对新时代改革发展和治国理政经验的最新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为奋进新征程提供了战略遵循和行动指南。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的巨轮扬帆远航,必须深刻理解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认识蕴含的思想精髓,科学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时代发展潮流和现代化发展方位,将其贯穿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五个必由之路是党的创新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胜利,必须立足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发展演化,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行稳致远,需要科学的战略思想来指引和导航。五个必由之路的提出,就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系统回答。

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认识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时代彰显与最新发展。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总能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把握历史规律中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此前在党的理论文献中也有必由之路的重要论断,这是党总结历史经验、统一思想共识的基本方式。例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经验得出的判断,为我们矢志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战略遵循。可见,关于必由之路的重要认识和重大论断,是党的创新理论发展的代表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化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认识是对新时代改革发展实践探索及其经验的系统总结,也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接续发展。

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认识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实践逻辑与理论总结。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孕育于伟大的实践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和推进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认识既是这些战略决策的思想之源,也是总结改革发展成绩及其经验得出的重大判断,是对改革发展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概括出的有规律性的新认识和有学理性的新理论,可以指导我们进一步弄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做到战略方向不模糊、战略决心不动摇,创造新的历史功绩与发展奇迹。

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认识是新征程上夺取更大胜利的发展立足点和战略支撑点。五个必由之路既是基本经验也是战略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的战略判断,明确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了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五个必由之路是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对十个坚持核心要义的进一步凝炼和深入阐释,两者在逻辑上和实践上具有一致性。坚定不移地做到十个坚持,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和全力践行的国之大者

五个必由之路是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完整体系

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认识是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相互贯通和有机统一的整体,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也深刻阐明了新征程上夺取更大胜利的根本途径。

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的密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党的领导是方向和道路的核心问题,对事业发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五个必由之路中具有统领性、总揽性,是我们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复杂艰巨的改革任务,推动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之所在。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道路。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理论与正确道路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指引下历经了百年探索、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起来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是把当代中国引向光明未来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之治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这既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结果,也是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前提和基础。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坚定不移地向党中央看齐,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和蓬勃动力。我们矢志不渝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根基,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都展现了党的全面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也是新征程上抵御风险挑战的战略基点。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新征程上改革发展的基本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特点,深刻把握国内环境中的不变,进一步阐明了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展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做出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这是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辩证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判断。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党领导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指导原则,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实践指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加强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政治勇气,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党的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实践表明,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为凝聚团结奋斗力量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党始终赢得人民信赖、支持和拥护的关键因素。

五个必由之路是新征程上担当作为的根本遵循

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不断跋山涉水。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要求我们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新征程上要扛起历史使命,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沿着五个必由之路奋勇前行。

更加坚定自觉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重大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领导一贯到底。要重点解决党内出现的新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党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矢志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把准道路方向,才能坚定赶考信心。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行之有效的改革发展之路和治国理政道路。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要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凝聚起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新征程上要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守两个维护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大力弘扬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作风,引导全国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新征程上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将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战略部署统一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发展活力、科技实力全面迈上新台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始终保持全面从严治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新征程上必须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勇于自我革命、善于顺势而为,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自觉向体内病灶开刀,及时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要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始终保持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团结奋进力量提供坚实基础。

(作者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