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守正创新的理论内涵

发布时间:2022-06-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王维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条件下,应紧扣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的新课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学理上深刻把握守正创新的哲学意蕴、思想方位、价值根基与实践要求,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守正创新的哲学意蕴

守正创新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沃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守正语出《史记》,即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汉书·刘向传》云: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这些论述都强调了守正是对正道的坚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将传统文化中强调道德践履的守正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上升为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看,指的是事物的本质与存在、发展的规律,守正就是坚持实践第一,从客观事实出发,从事物存在、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科学把握事物本质,自觉按规律办事。

创新语出南北朝时期魏收所著的《魏书》,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是指国家治理制度的改革与新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作为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创新并不是主观臆断,而是通过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遵循规律、超越现实,并在此基础上产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真理性认识成果和创造性实践成果。

哲学意义上的守正与创新是一个辩证统一、不能偏废、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一方面,守正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否则就会误入歧途、走上死路;另一方面,创新是守正的路径与目标,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守正创新的思想方位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始终闪烁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光辉;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贯彻、运用和具体体现,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更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始终展现着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基础,是中国共产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遵循的最根本原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强调实际”“实事”“实践,体现了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把握和遵循,契合坚守正道、不忘初心的守正要求;强调求是”“发展真理,体现对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视,契合打破壁垒藩篱、把握历史主动的创新要求。

可以说,党的思想路线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并始终贯穿着守正创新的思想精髓。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守正创新,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实践中的进一步丰富发展,更是我们的事业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由辉煌走向新的辉煌的重要保证。

守正创新的价值根基

为谁守正创新?依靠谁守正创新?检验守正创新成效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关涉守正创新的价值立场。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提供了守正创新的基本价值立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守正创新的价值根基,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实践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实践要求。

必须为人民守正创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依靠人民守正创新,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相信和依靠人民,最广泛地发动和组织人民推进守正创新,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奇迹。必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守正创新成效的最高标准,站在最广大人民这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对人民有利的举措就坚持去做,对人民不利的举措就坚决反对,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守正创新的实践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何之何之,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指引党不断前行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守正创新从根本的实践要求上讲,的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之的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从党的理论守正创新的角度看,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理论探索史。新时代应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维度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条件下,应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切实增强守正创新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将守正创新的实践要求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党和国家、理论和实践、制度和运行等各环节,善于进行前瞻性研究、战略性思考、全局性布局、系统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充分发挥守正创新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改革发展中的普遍性指导作用,不断激发中国人民守正创新的民族智慧。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