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服务发展安全

发布时间:2022-06-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翟武全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气象工作,明确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近期国务院印发了《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并召开了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对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

聚焦守牢安全底线,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近年来,我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先后有效应对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2020年超长梅汛期、2021年台风烟花等灾害性天气重大挑战,切实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气象工作必须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守牢安全底线。

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能力。十三五时期,我省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率五年下降71%,减损率居全国各省(区、市)前列。2021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示范体系建设方案》,省气象局联合有关部门扎实推进落实,着力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推进气象灾害信息融入应急指挥系统和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

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已基本建成自动地面气象观测网,全面开展天基、地基、空基气象观测,面向生态、农业、海洋、交通等,建设专业气象观测网,形成从分钟到月的无缝隙精细化预报产品链,0-102.5公里网格预报实现业务运行,重点区域可精细到1×1公里。进一步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将加密建设地面气象观测站,优先在沿海、沿湖等地开展多波段雷达组网协同探测;加强强对流预报预警技术研发;升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提升发布速率和准确率。

提升城市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推进气象融入城市管理、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体系,完善与应急管理、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应急联动机制;聚焦台风、暴雨、大风、低温雨雪冰冻等高影响天气,构建基于网格预报和隐患点致灾阈值的气象风险靶向预警业务,开发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气象服务产品,衔接、融入各地城市安全运行指挥系统,保障城市安全稳定运行。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气象服务水平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奋力开创江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气象工作必须面向国家和江苏重大战略,拓展气象服务领域,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乡村振兴气象服务。重点围绕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需求,加强大宗作物和特色农产品全生命周期气象服务,提升关键农时农事和农业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粮食产量预报能力。继续开展好夏收夏种、秋收秋播等关键农时气象保障服务,建立精细到乡镇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体系,加强卫星遥感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深化发展农业保险气象服务。

加强交通气象服务。建成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交通气象服务向高速公路、航空、航运等方向全面发展。今年,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在全国31个省市108条路段推广了我省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处置试点成果。将继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牵头建设长三角交通气象中心,研发以能见度、路面状况智能感知算法为代表的关键技术,推进交通气象服务融入智慧高速建设。

加强海洋电力等领域气象服务。气象服务积极融入海洋、电力、旅游、保险等行业,强化海上强对流、海上大风、海雾、浒苔等监测预警,研发海上风电气象服务系统。将进一步完善海洋渔业高影响天气应对联动机制,健全海洋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传播体系,开展相关领域气象+赋能行动,加强全省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清单管理,增强气象服务供给。

聚焦美丽江苏建设,发展生态气象服务,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

未来五年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提出,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加有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气象工作必须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生态气象服务,为美丽江苏建设增色添彩。

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气象服务。2021年,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江苏分中心成立,目前已对十三五以来江苏人为二氧化碳排放、自然生态系统碳汇等进行评估,为碳源汇监测和管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政策措施成效评估提供支持。省气象局将继续布局完善温室气体监测网,持续推进碳中和评估基础数据库建设,开展高精度碳通量模拟试验和评估。

完善生态气象监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卫星遥感作用,建设了立体生态观测网,为江苏蓝天”“碧水提供气象服务支撑。省气象局将不断提升大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产品的精度和时效;推进重点湖泊水体遥感监测应用;开展黄渤海湿地、长三角重要河口区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充分发挥金坛国家气候观象台作用,聚焦长三角城市群大气环境、温室气体等综合观测和分析评价。

强化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正在牵头建设长三角能源气象服务中心,加强面向能源管理部门的决策服务,持续推进风能、太阳能监测评估,建立海上风电、陆地光伏电站运行气象服务,提高可再生能源生产效率。加快实施耕云计划,积极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持续做好开发区和重大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评估。

聚焦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省气象局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全国气象现代化建设评估中,我省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均居全国前列。2019年,中国气象局、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联合建立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充分发挥南京气象科技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江苏需求,开展高影响天气、多尺度气象模式、气象探测技术研发等领域科研攻关,力争通过科技创新,使气象监测更精密、预报更精准、服务更精细。

省委省政府对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到2025年,建成系统完备、开放融合、协同创新、业态新型、高质普惠的气象现代化体系。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以上,重点区域要素预报空间分辨率达到百米级、时间分辨率达到分钟级,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比十三五平均水平提升5%,气象灾害损失占GDP的比重较十三五平均下降15%,全省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公共服务、科技贡献、人才支撑和政策保障水平等全面走在全国前列。

省气象局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部署,凝心聚力、踔厉奋发,以干在实处推动走在前列,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气象新篇章。

(作者系江苏省气象局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