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发布时间:2022-11-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李 敏 陆丽娜    

20229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强调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党的二十大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打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对国际经济政治风云变幻,走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创新道路,提供了坚强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切实增强勇挑大梁的使命感,强化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在加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征途上奋勇争先。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科技创新的部署,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建设了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锻造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算等一批国之重器,实现了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突破,C919大飞机、羲和号探测卫星等重大科技成果闪耀着江苏元素,纳米、超算、物联网、生物医药等产业和创新水平均居全国前列。

从科技发展规律来看,现代科技创新普遍涉及不同学科和领域,需要聚集不同领域的优质资源进行攻关,政府在组织和引导科技发展方向上的作用日益重要。从国际竞争形势来看,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频频通过其垄断的关键核心技术打压遏制发展中国家,截至目前,中国已有137个实体被纳入过美国出口管制未经核实名单(UVL)。从我国发展实践来看,从两弹一星国防尖端科技重大突破,到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北斗组网,中国科技水平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正是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形成凝聚多元主体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难题的组织模式和协同运行机制。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科技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抓好科学统筹这个前提。完善科技资源统筹机制,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性、弥补性和规范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进一步创新重大科技任务组织机制,强化科技人才资源、科技载体资源、科技条件资源、科技成果资源的互惠共享,瞄准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持续深化揭榜挂帅机制,探索运用赛马制度。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制定国防安全、民生健康、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明确主攻方向、重点环节和突破口。围绕重大项目,动员和组织优势科研团队主动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任务,为服务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彰显江苏担当、贡献江苏智慧与力量。围绕基础研究,加强系统谋划部署,强化原创导向和战略需求导向,构建引领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研究布局。围绕应用研究,加快制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长期规划,瞄准6G、芯片制造、量子通信、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前沿应用领域,融合自主创新、引进吸收再消化等多种方式,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本土化、国际化。

抓紧集中力量这个法宝。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大优势,也是未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一大法宝。加快建设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快形成强大的共性技术持续供给能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进若干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高起点建设省实验室,将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稳步推进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建设,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省实验室为支撑的战略科技力量。高标准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发挥好国家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及封装测试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聚焦纳米科技、超级计算、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支持以企业为主体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加快突破一批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培育一批自主创新重大战略产品,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硬核实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品链现代化,加快形成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抓牢优化机制这个基础。发挥好良好机制的服务支撑保障作用。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投入机制,面向省内知名投融资机构开展科技金融对接服务,引导金融资金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体流动,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在税收、奖励补贴、优惠政策上给予倾斜和优先支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保障机制,持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同时鼓励探索面向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多种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健全国际战略科学家发现、吸引、培育及激励机制。注重人才梯队建设,突出对战略科学家、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的分类培养,在人才计划项目、薪酬待遇、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细化支持,为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储备战略力量。完善科技评价机制,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构建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突出价值导向的科技奖励机制;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坚持破四唯,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绩、贡献为导向的新型人才评价体系。切实通过系统优化机制,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

抓实协同攻关这个路径。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化跨地域、跨区域、跨学科的协同合作,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围绕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江苏科教大省的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国际项目合作开发,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与以色列、芬兰等重点国家的研发合作,建立健全共同出资支持、共同研发先进技术、共同转化科技成果的有效合作模式,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围绕区域联合攻关,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强与沪浙皖科技部门的协同联动,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低碳经济等重点领域,协同实施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围绕跨学科协同,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

(作者分别系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研究员;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