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2-12-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王 冉 卡依沙尔    

2022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调研考察时,对各民族大学生提出殷切期望。党的二十大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南京医科大学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培养工作作为学校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各民族青年学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生成长过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团结带领各民族青年学生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前行。

加强党建工作  落实立德树人

南京医科大学现有少数民族学生539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涵盖了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彝族等16个少数民族。学校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工作,配置专项教育管理经费,配备专职辅导员,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积极性,组建专兼结合、师生齐管的工作队伍。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自身办学特色,根据少数民族学生民族传统习俗和语言文化,有针对性地优化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工作,完善落实培养、考察、接收、发展等流程,坚持早教育、早培养,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为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发展搭建平台。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创建党史学习角,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定期开展行走的课堂”——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寻访当地红色纪念馆、挖掘英雄人物事迹等。少数民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案例入选我省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优秀案例。五年来,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人数逐年增加,30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分别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学业奖学金以及边疆地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3人主动请缨到祖国边疆戍守国门,人人争做爱党爱国的模范践行者、民族团结的忠实维护者,用实际行动为爱党爱国作出充满活力的青春诠释。

厚植家国情怀  促进文化交融

创新教育工作机制,打造以传统文化为纽带的理想信念教育课,用心用爱构筑各民族学生共有的精神家园,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发展的基石,不断增强各民族学生五个认同,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教育引导各民族学生厚植爱国情怀,立志报效祖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强化少数民族学生使命感,勉励他们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在少数民族学生心中落地生根,促使其成长为拥护党、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的好青年、好公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学校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为重要载体,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如猜灯谜、猜成语典故、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鼓励各民族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不断增强民族融合的向心力、凝聚力。

努力构建包容多样的校园文化,将少数民族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中。定期举办地域文化节,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和体验各民族文化,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互动和交流。支持和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展示个人才艺,发挥个人特长,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建立民族学生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

立足医科特色  提升能力素养

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同时推进四进两联一交友工作,即思想工作进宿舍、进班级、进课堂、进网络空间,联系学生、联系学生家长,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近年来,专职辅导员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学生,拉近与学生心与心的距离,在学习上帮助解难、在思想上帮助解惑、在生活上帮助解困、在心理上帮助解结,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关爱。深入网络空间,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育、谈心谈话和各类帮扶工作,保持网络空间的活跃度,熟悉学生的话语体系,切实做到云端教育工作不掉线。

搭建奋斗舞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笃行致远。学校加大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帮扶、就业指导、经济资助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统一学业标准,通过专项提升计划、一对一结对帮扶、学长帮扶等方式对少数民族学生较为薄弱的学科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加强就业指导,通过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就业能力培训等方式提升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全面帮扶和精准资助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资助力度,设立专项奖学金,提升少数民族学生责任感、获得感、归属感。

 医科石榴籽,心怀家国情,立足医学特色,每年暑假期间,少数民族学生组成医科石榴籽实践团队,返回家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队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普及健康知识、扎实开展医疗服务,受到各族群众广泛欢迎。少数民族学生通过实践课堂激发了感恩党、感恩祖国的思想情怀和建设家乡的精神斗志,深入基层一线,密切联系当地各民族群众,共同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责任编辑:刘卫东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