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力打造世界级创新湖区

发布时间:2023-01-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何 乐  张 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江苏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要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带动优化全省区域经济布局。为把长三角建设成我国科技创新策源地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多个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纷纷从规划蓝图走向建设。2021年,积极推动苏锡常共建太湖湾科技创新圈”“建设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写进江苏省十四五规划,为环太湖区域发展指明方向。水陆相接的太湖流域,兼具水的灵性、山的厚重、湾的活力,自古就是风景秀丽、物产富饶、商贸通达、人文昌盛之地。如今,凭借绝佳的生态基底、坚实有力的产业基础、辐射周边的交通基点、争先率先的创新基因,太湖如同一个创新的磁石,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科创资源纷纷涌入,新兴产业集聚成势,一个科、产、城、人融合的世界级创新湖区正初露锋芒。

建设世界级创新湖区其时已至

未来世界的竞争,实质上是国家间城市群的竞争。长三角城市群,人口总量领先、经济发展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正进阶成长为世界级城市群之一。环太湖地区,不仅是上海大都市圈的生态绿心,更是长三角的经济重心,其以十分之一左右的土地,完成了近四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近年来,环太湖地区成为长三角跨域合作的焦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苏皖合作示范区等大战略都在此交汇叠加。

从全球视野来看,知名创新湖区无不通过将文化、生态、旅游等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禀赋与科创产业发展完美融合,彰显湖区经济独特的价值和品牌。如今,环太湖地区正成为高新技术研发机构、绿色生态资源的集聚地。区位、人文优势明显,宜居宜业宜游宜创;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苏州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重大科创载体创新能级水平持续跃升;相关的人才计划、智力支撑不断夯实。与东面的上海都市圈、南面的杭州都市圈、西边的南京都市圈都密切关联,在承接产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转移转化上拥有独特的优势,在创新资源、产业联动上也具备了联手合作的基础。

推动环太湖地区打造世界级创新湖区,其时已至,其势已成。201912月国家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城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202012月,科技部发布《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支持环太湖科技创新带发展。20215月,上海市嘉定区、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嘉兴市,安徽省宣城市等两区六市签署环太湖科创圈合作协议,为长三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更强的科创力

高水平规划打造环太湖科创圈

构建世界级创新湖区,打造环太湖经济圈,既可为落实重大区域战略布局提供抓手,又能为整个环太湖区域注入强劲科创动力,更为周边城市提供了升级、扩容的机遇,业已成为环太湖各市的发展共识。

苏州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将建设环太湖世界级湖区写进市十四五规划;2022年,进一步提出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的具体建设目标;瞄准世界一流科学城目标,支持扩容建设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支持吴江建设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区,加快汇集高端要素,构建创新集群发展体系。20209月,无锡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头号工程”——太湖湾科创带;如今,无锡已在太湖沿岸布局了全市超过90%的科研院所、80%的在校大学生、70%的高层次人才、60%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50%的高新技术企业,以约占全市1/10的面积创造出超全市1/3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超70%。常州以两湖创新区建设为牵引,加快城市发展格局变革重塑、提升城市能级,塑造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引入中德中心、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南大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等,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创新主体培育。

当前,太湖流域两区六市共建环太湖科创圈正加速走向一体协同。展望未来,对标世界级创新湖区,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找准自身战略定位尤为重要。一是充分发挥上海龙头作用,环太湖世界级创新湖区是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环太湖地区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的黄金区位,是这个世界级城市群的几何中心。三是作为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集群链接平台,与多重国家战略物理链接、目标契合,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起链接作用。四是肩负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放大版、升级版的重任。20229月,沪苏浙联合印发《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划分出环太湖区域等五大战略协同区,从国土空间规划层面支持环太湖科创圈布局建设。

统筹推进创新湖区建设行动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环太湖科创圈。对标世界级创新湖区,提升建设能级。借鉴瑞士日内瓦湖、美国华盛顿湖等湖区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生态禀赋吸附创新要素的作用,云集知名高校、高科技公司、企业总部,打造生态资源、人文禀赋与科创产业融合发展的科创湖区。以科创+产业+生态+人文为引领,优化湖区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对接上海虹桥国际商务区的国际标准化企业服务体系,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完善环太湖协同创新生态,合力打造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标杆,共同绘就大湖大城的新场景。

做好系统设计,健全共建机制跨区域协同发展。太湖流域涵盖江浙沪皖的两区六市,各科创板块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建设环太湖科创版块联合规划统筹机制,整合沿湖各市科创板块资源,连珠成串,打造科创带。建设先导区域、核心区域、主体区域,增强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联手打造国家级科创平台等高端平台,探索协同分工与联动创新新机制。202011月,苏锡常三市发布《共建太湖湾科创带倡议书》,建立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龙城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平台资源共享,共享中科院纳米所、超算中心、石墨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服务。

以产业创新集群为引领,推动环太湖科创圈与高端产业链合作。苏州提出建设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创新集群,将规划与建设环太湖科创圈和动员与推进产业创新集群相联动,围绕大健康概念组建生物医药集群,串联起全市包括沿环太湖和吴淞江创新轴上多个相关生物医药产业小组团。无锡培育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物联网、集成电路等细分产业领跑全国。常州打造新能源产业新赛道,成为全国唯一发储送用产业闭环之城,新能源领域产值超5000亿元。

交通基建串联,加速环太湖资源流动整合。聚焦环太湖区域交通发展,打通南北跨太湖交通节点,接入沿岸城市城区高快路网,更进一步与京沪高速、沪宁高速、宁杭高速相互补充,编织起一张完善的太湖沿线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目前,苏州湾、东太湖和苏锡三条太湖隧道规划建设正在进行中,无锡将布局跨太湖东、西、中三向交通大走廊,打破水域阻隔。未来,一湾碧水、两岸新城的景象在环太湖地区随处可见,一个世界级湖区呼之欲出,将共同塑造湖区最美天际线。

(作者单位:群众杂志社)

责任编辑:包咏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