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打造生态经济高地

发布时间:2023-01-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张小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重大部署,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宝应地处里下河腹地,是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辐射重叠区域,作为江淮生态经济区重要板块,我们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新时代里下河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构筑绿色低碳发展产业体系

调绿调优先进制造业。抢抓双碳风口,以实体经济为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高端产业。充分放大国家光伏发电应用领跑者示范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江苏省输变电装备产业示范基地等品牌效应,谋划开展企业大走访、项目大推进、产业大招商活动,前瞻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绿色低碳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引导工业企业进行智改数转,鼓励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和互联网+等新模式,培育智能产业化、产业智能化的产业生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攀高登强。持续提高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快宝应经济开发区、安宜工业园等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和数字化改造,高水平建设一批绿电标准化厂房、智慧工厂,积极打造产学研开放实验平台,集聚绿色低碳产业头部企业、隐形冠军,着力提升园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智能制造普及率,加快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深入推进腾笼换鸟,加强闲置低效土地盘活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绿色低碳发展腾出土地空间、留足能耗空间。

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构建互联网+”“+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有效串联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确保产地有监测、生产可追溯、质量有保障,加快形成一二三产融合的农业发展模式。坚持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创效益,探索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集中区,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特色水产品、脱水蔬菜等农副产品的加工制造,着力培育有市场、有销路、有带动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与组织方式,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发展各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民入股合作社等生产经营组织,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聚力打造绿色服务业。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新兴服务业龙头产业来培育,广泛植入美食、康养、观光等要素,着力主攻生态旅游、挖掘红色旅游、打造人文旅游、拓展乡村旅游,推动游食娱休养一体的生态+产业,促进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与温泉养生、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宝应境内京杭大运河、京沪高速、连淮扬镇铁路等综合交通体系,以及韵达江苏总部基地、极兔江苏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等物流优势,积极打造绿色公路、铁路、航道和港口,高标准推动京杭运河绿色航运示范区建设,努力将宝应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绿色低碳现代物流基地。

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市场主体

加大绿色能源供给。严控新增煤电装机容量,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电降耗减排,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发挥风能、光能等自然资源优势,支持发展绿电产业,加大风力发电站和光伏发电站建设力度,探索风力、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方式,提高企业清洁能源利用意愿,实现能源供给清洁低碳。

强化绿色技术攻坚。探索实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健全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加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产学研合作,建立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让更多绿色低碳科技成果出实验室、出新动能。

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围绕双碳发展目标,结合智改数转行动计划,通过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绿色制造与管理,推动互联网与企业融合发展,推动企业将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将制造业转化为智能制造业,最终提升企业绿色低碳生产水平。

厚植绿色低碳发展生态底色

抓好生态治理。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加强工业污染、扬尘污染、微环境治理,坚决防止新增土壤污染,加快推进固废资源化利用,持续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

推进生态建设。高标准实施城市重点节点片区、主次干道及乡村村庄、道路、河流景观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占有率、全域林木覆盖率。系统推进京杭运河宝应段生态环境修复、岸线景观塑造,有序实施宝应湖、白马湖三退三还,一体建设高品位、高品质的文化走廊、生态走廊、旅游走廊和绿色经济走廊。

倡导生态文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鼓励健康消费、适度消费,建设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和绿色家庭。加快低碳节约型城市建设,大力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实施健身步道工程,推行公共自行车等城市交通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出行。在全社会弘扬生态文明理念,鼓励公民个人主动合法有序地参与到环保监督与环保维权行动中,提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

建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建立上下联动协调推动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上下联动,明确工作责任,重点在推进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生态经济化、产业绿色化、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富民增收等方面发挥协调作用,在规划编制、项目实施、技术运用、政策衔接等方面协同推进,以试点建设的一子落推动宝应绿色低碳发展满盘活

探索生态产品监测、评价和补偿机制。在推进县域内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的基础上,研究探索我县生态产品商品化的实现路径和交易标准,建立多领域、多层级价值核算结果应用体系,推动价值核算结果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资源权益交易、资金安排等方面应用推广,重点探索推进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探索碳汇权益指标交易,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健全绿色发展考核激励机制。结合县域生态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绿色GDP纳入考核体系,健全完善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体系,探索实施以产业转型、环境质量、绿化水平等为重点的差别化绩效考评体系,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权重,切实提高绿色低碳硬约束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低碳发展实践的保障作用,激励全县上下将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系中共宝应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