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动能

发布时间:2023-02-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洪 磊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近年来,射阳县持续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最佳路径,着力构建文明实践引领服务群众新格局,让人人都能在有爱射阳、沐光向海的发展坐标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坐标

集成思维模式打造特色样本

作为全省首批、全国第二批试点县,射阳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14536总体要求,按照守正、创新、实践的路径,重点抓阵地、载体、内容、机制、队伍、项目六大要素,以集成思维打造有特点、可推广的文明实践定型模式。

高定位、强基点,压实政治责任。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书记工程,列入全县发展战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等五项重大指标范围,实施示范推进、全域推进、融合推进、高质推进四推进战略。落实三级党组织书记重点任务清单、群众需求清单、服务项目清单,每月发布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率先成立正科级事业单位——射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确定每周六为文明实践集中志愿服务日,落实省市级文明单位结对镇区、县级文明单位结对村居(社区),推动文明实践可感可触。

立标杆、创亮点,整合用活资源。建成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等10支高品质、专业化志愿者队伍,推动实施渔家红码头45个特色品牌项目。在实践所试点入驻镇级两中心平台,探索形成两中心融合推进射阳实践方案。以院士工作站等基层阵地为依托,建立文明实践点60个、志愿服务驿站300个,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率先建设市民中心文明实践综合体,同步在产业链、农旅链等融入建设文明实践点,打造文明实践+政务服务”“文明实践+文旅融合等特色突出、功能集合的特色样本。

精服务、划重点,做强地域品牌。打造渔歌伴飞新思想”“238村讲在身边36个新思想宣传品牌,利用农闲时节、茶余饭后,帮助老百姓知晓国事家事身边事。编排快板、淮剧、诗歌等11类文艺化宣讲作品,站长说理论宣讲走进镇村,推广文明实践微治理、微志愿、微服务、微实践”“四微工作法,力促服务群众精准化、联片化。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238个村居一约五会全覆盖,推行文明实践积分管理,累计挂牌星级文明户90015户。县四套班子领导挂钩镇区、驻点村居推动文明实践,制定百项志愿服务进村入户清单,有力带动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效能双提升。

以人民为中心赋能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射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现由多点发力向系统集成突破,由外延拓展向内涵丰富突破,为打造江苏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区、乡风文明首善区、道德风尚建设样板区打下坚实基础。

多形式理论传播确保宣讲效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禀赋,生产快板、情景剧等能够准确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正味产品、接地气的土味产品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趣味产品,将普通话变成地方话。在借力镇区百姓名嘴工作室、村居宣传文化管理员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调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等各类宣讲人才加入全县理润万家宣讲团。团县委鹤青说、临海镇距离·蒲公英等17支特色理论宣讲队347名宣讲志愿者让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多类别民生服务赢得群众满意。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对关乎民生的问题加强甄别、筛选,协调文化、科技、体育等专题会办,落实精准化服务项目。推行群众点单、县镇配餐、中心派单、服务单位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模式,把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送到百姓家门口。针对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个性化、差异化志愿服务。建强志愿服务孵化器,为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打造坚实阵地。从发放的2520份调查问卷来看,基层群众对文明实践活动知晓率、居民对文明实践活动满意度均在96%以上。

多元化资源融合促进创新发展。中心(所、站)充分发挥统筹整合、指挥调度的综合枢纽作用,调配各领域阵地资源、活动资源和人才资源,成功承办全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推动两中心一平台融合提升,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各类服务资源在基层集聚,在窗口单位、景区园区、社区小区、车站码头、养老机构等场所,建成实践点、实践综合体和实践街区,覆盖城乡的各类阵地,真正把群众聚起来、把服务沉下去。

多渠道文明引领净化乡风民风。在射阳城乡,劳模、好人、名嘴、乡贤等各类典型经常性参与活动,让有爱射阳更有爱。逐个组织我们的节日活动,倡导群众参与家风家训弘扬、美丽庭院建设、文明积分兑换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党建领航落细落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在第一条就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把党建领航作为关键所在落实责任。试点破题多处开花再到星点绽放,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作为中心主任、所长、站长,经常性走近群众,掌握民情民意,感知群众冷暖,做到带头抓落实、上下联动推进。实践证明,文明实践重在党建领航。当前要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化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学、典型讲、所长谈、站长说等系列主题活动。

把地域文化作为优势资源传承弘扬。加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中心、所、站建设中,把红色文化、海盐文化、农耕文化等特色历史,以及草编、农民画、葫芦雕等民间艺术融入文明实践重点项目,通过一期期公益培训、一场场宣传展示,聚集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实践中心和所、站活动中来,浓浓的历史底蕴和传统的文化气息,让群众感受到安心放心舒心开心。实践证明,文明实践是地方特色文化的传送带,需要搭建文化平台,用文化力量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务实高效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

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精准施策。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发布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和志愿者招募令,不搞志愿服务的强行植入”“大水漫灌模式,结合群众实际需求施策,倡导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文明实践工作的最终标准。每次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现场评单,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让群众贴心更暖心。实践证明,通过亲民为民的文明实践活动,可以润泽人心、引导民意,引导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提升社会文明指数和群众精神风貌。

把定型模式作为固化机制探索提升。依托县内资源、文化发展、经济形势等,把他山经验与县情实际相结合,做到文明实践更生动。从试点初期文明实践1.0版的文明微实践全覆盖,到如今文明实践2.0版的集成思维打造,确保了服务群众有硬招、赋能乡村振兴有实效。实践证明,文明实践路径虽多,关键是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本地的方法,持续探索文明实践升级版,推动形成阵地全覆盖、资源多渠道、活动常开展、群众齐受益的良性工作模式。

(作者系中共射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