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治理”走出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3-07-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张建琳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江苏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近年来,苏州市吴中区坚持社会治理重心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下沉,落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中,通过主体融合、资源融聚、机制融通、阵地融享、数据融汇,融治理的创新实践源泉涌流,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地域特征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突出融心功能,汇集民意包容治理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包容性的姿态集众智、纳众策、聚众力,让城乡居民主动参与、问诊把脉,从而更精准全面地发现和解决治理中的问题和矛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我参与我要参与在老小区改造、体育运动设施布点、电梯加装、小区公共场地绿化、停车位划分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中,把提议权和投票决策权交给群众。创新开展幸福微实事参与式治理,从实事项目提议、方案征集、投票筛选、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满意度调查,居民、居委会、社会组织、媒体、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全程参与,采取居民提议、协商推选、民主投票的方式,实现从政府配菜百姓点单为民做主由民做主单一供给多元参与转变。实施过程中,4.2万余人次参与,初选217个项目,经过圆桌会议讨论和投票,最终75个项目落地,社区居民从站在后面走向前台,该治理方式入选司法部案例库,获得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提名奖

等事上门上门找事20221月起,吴中区把每个星期六作为固定活动日,区四套班子领导、区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分赴各镇(街道)、村(社区),面对面倾听群众建言献策,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带回去移交职能单位限期解决。至今,共举行活动47262场,接待群众1152人次,累计收到群众意见及建议1173条,应办1068件,已办1018件,办结率95.3%,办结事项满意率100%。通过这项活动,党员干部以心换心,虚心纳谏、接受挑刺,变干部说了算干群商量办;群众由嘴上有怨言理性求共识转变,参与公共事务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民意表达渠道进一步畅通。

普惠可及主动赋能成果共享是包容性治理追求的最主要目标之一。吴中区有6807名特殊困难人群,从物质层面来看,低保标准每人每月为1095元,在自有收入基础上加上各类生活慰问补贴,每人每年到手约24500元,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居全国靠前水平。在走访中发现,困难群众真正走出困境,关键要增强家庭自我造血功能,消除精神贫困。这些个性化、赋能类的帮扶交由五社承接更为合适。吴中区慈善基金会与爱心企业合作,在沿太湖的镇(街道)先后签约成立19个慈善扶贫就业基地,累计解决174名困难群众家门口就业问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农产品销售等支持,让困难家庭重燃生活希望。

突出融聚功能,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最大限度地把多元化的治理主体调动起来、组织起来、潜能激发出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把稳舵,先锋领治有方向。实施基层党建东吴先锋工程,村(居)民党员、小组长、楼道长(邻长)、业委会成员、志愿者等基层自治力量组成海棠先锋队伍,每人每月走访100户,身边的党员带头办好身边事。推进吴社有为党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设立吴社先锋会客厅,推行支部建在社工站上公益先锋社会组织行动支部,打造14个社工站党建品牌、服务品牌一站双品矩阵。以社区党组织为圆心,群团组织、职能部门、企业、医院、学校、社会组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打造融治理党建共同体,为小社区大能量

塑好形,精准善治有基石。吴中地域狭长,东西横跨幅度大,不同社区之间的风土人情、居住群体和生活习惯方式等各有差异。区级对208个城乡社区进行画像,按照现代都市活力型、城市老旧提质型、拆迁安置融入型、美丽农村乡愁型四型分类治理,在四型框架下解决了农村村民到小区居民的身份转变”“新苏州人的社区归属感营造等诸多治理问题。针对部分社区规模过大、管理负荷过重、治理服务不精细等问题,前瞻性做好社区规划,新设立、撤并、调整优化15个村(社区),重新布局治理力量、重新组合治理资源、重新构建治理体系,便于服务管理和居民自治。在吴中太湖新城,智慧社区迭代升级到3.0版,重要区域全部设置360度高清摄像头,串起人、房、车、商、事、物等全要素,可一屏掌控社区运行态势,实现物联人、事联人、人联人,把数字红利转化为暖心服务和强大治理效能。

增活力,多元共治有纽带。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专业性强、活跃度高的催化作用,先后引入成熟型、枢纽型组织43个,培育内生型、社区型组织30余个。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发展的实施办法》,对五社场地、人才、项目给予真金白银激励。建立区级五社融合创新实践中心,与社区、便民、社会救助、志愿、养老等服务阵地融为一体,设计五融共融治理路径,为基层导航引路。设立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吴中实践点,引入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社工领域专家智库支持,每年组织圆桌论坛、主题沙龙、项目路演、项目接洽30余场次,不断提升社工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突出融惠功能,聚焦重点关爱治理

紧扣融治理的题中之义,以绣花功夫深耕细作惠民项目,为群众带来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小确幸,释放出大能量,汇聚成大民生

聚力照护最美夕阳红围绕80岁以上高龄、空巢独居、失智失能老人,通过专业社会组织、企业或外卖小哥,做细做精居家上门、护理、日间照料、助餐等基本公共服务。对于高层次的服务供给,主要做好设施布局、平台搭建、资源链接、观念引导。如,率先提出一站式养联体概念并推动项目落成,布设前瞻性的养老应用场景,普及养老服务模式和享老的概念、方式、规划,调动各方主体发挥积极能动性,责任共担,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

聚力呵护最美童年梦坚持系统治理思维,打造吴爱吾童1+14+N未成年人保护品牌链和关爱服务矩阵,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合织一张关爱网。发挥五社联动作用,专业儿童社工、志愿者对困境儿童精准排查、四色评估、分类建档,开展临时照料、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安全教育等帮扶近2万人次,个案辅导400余次,福小囡、枇杷青青等一批未保品牌、吉祥物深受孩子们喜爱。

聚力守护最美睦邻情营造小社大爱好生态,社区慈善基金实现全覆盖,每个基金设立种子基金10万元,让善行善事细水长流。深入挖掘社区能人,带头开展线上、线下睦邻行动”“美丽楼道营造行动,居民遇事不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陌生邻金乡邻。从道义亲情和乡村民俗出发,区级组织特色村规民约评选活动,各村(社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民主协商、达成共识、约定结果。三字经”“快板词等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各具特色、广为传诵,规范着村(居)民一言一行,共同维护自我他人权益,形成基层治理一道独特风景线。

(作者系苏州市吴中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包咏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