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

发布时间:2023-08-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陈银健    

城市快速发展,车辆的保有量快速增加,办事10分钟,停车1小时逐渐成为困扰市民驾车出行办事的问题。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整合优化本单位的车位,供驾车出行办事的市民错峰使用,这一便民举措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情点赞。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政务服务效率的不断提升和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过去那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越来越少,各级政府部门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以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为重点,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从推广不见面审批、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最多只跑一次到为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专设办不成事窗口,积极创新社会治理,通过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政务服务,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改革创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但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会产生,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何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顺应群众的期盼?记得《习近平在福建》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提出开展治理餐桌污染。他亲自抓餐桌污染问题,经常到市场检查物资供应和食品安全问题。有人问他,领导工作繁忙,一般都是抓大放小,但您为什么会从一张小小的餐桌开始抓起呢?他回答说,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餐桌可不是小问题。在一次全省会议上,他动情地说:群众所关心的,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人民所需要的,就是政府的使命。餐桌污染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就无法向全省人民交代,就意味着失职。治理餐桌污染,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群众的生动写照,更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作人员对标看齐的榜样。《之江新语》一书中的《心无百姓莫为官》一文更是鲜明地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

今年7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包罗万象。党员干部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视群众的事如自己的事,带着问题清单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主要矛盾,以问题导向引领调查研究方向,靠调查研究找办法、做决策,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勇于担当作为,全力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作者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江南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