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强调,“让正气充盈、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为巩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浚源涵林、养气固本之举。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推进全面治党的重要力量,要把科学分析研判政治生态并精准“画像”作为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持续净化、着力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近年来,宿迁市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把推动政治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常态化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准确把握全市政治生态现状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正风肃纪反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市上下呈现出正气充盈、创新竞进、攻坚克难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把握“政治体检”功能定位。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不同于一般的问题分析,它是站在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实现党长期执政的高度,分析研判一个地区、单位政治生活状况和政治发展环境。当前,一些地方对为什么分析、怎么研判思考不够,认为政治生态分析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不想也不会分析;有的政治站位不高,分析研判就事论事、浮于表面,对问题线索和查办案件关注多,对问题表象背后的管党治党不力、政治意识不强等深层次原因挖掘不够。分析研判政治生态必须结合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巡视巡察等情况,对一个地区、单位动态精准“画像”,找到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为党委决策部署提供参考,为政治监督、日常监督找准发力方向。要重点分析研判各级党组织是否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否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坚持刀刃向内,持续补钙壮骨、排毒杀菌、祛病疗伤、去腐生肌,使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找准分析维度和衡量指标。“画像”要精准,首先要找准政治生态分析的维度和具体衡量指标,否则研判结果就没有公信力。一个地方、单位政治生态好不好,主要看六个方面。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是决定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领导班子作为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火车头”,其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情况,直接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地本部门的政治生态状况。要着重看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政治意识、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党内政治生活等情况,是否存在“七个有之”问题等,坚决防范政治风险。运行机制。制度机制是政治生态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制度规矩执行是否严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治生态的好坏。要看重大事项决策性质和过程、依法依规办事等情况,是否存在制度机制不顺、沟通衔接不畅,执行制度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用人导向。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要着重看是否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选人用人透明度、干部群众认可度怎么样,是否存在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带病提拔等问题。干部作风。干部作风是政治生态状况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要着重看是否具有勇于争先进位、敢于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是否存在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顶风违纪行为;是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还是搞不担当不作为、“层层甩锅”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单位文化。好的单位文化对良好政治生态的养成发挥着“润物无声”的浸润滋养作用。要着重看同志关系“清爽度”、上下级关系“规矩度”、政商关系“干净度”如何,是拥有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健康氛围,还是充斥着吹吹拍拍、拉帮结派、阿谀奉承等庸俗文化。干群关系。政治生态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要着重看落实党中央惠民富民政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怎么样,信访量、越级访多不多,社会稳定指数高不高,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强不强,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是否畅通,解决问题是否及时,办事要不要“找人”等。
注重分析研判方式方法。分析研判政治生态的目的在于全面把握、有针对性地持续优化政治生态。要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研判政治生态,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重点把握地区性阶段性特征和发展变化趋势。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全面把握“树木”和“森林”状况,在肯定整体的同时,不能忽略局部的问题;在指出不足时,也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要通过做实日常监督,对整体“森林”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的同时,注重查办案件“解剖麻雀”,分析典型案件,深入查找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制度性漏洞。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政治生态建设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主动运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通盘考虑,既分析当下现状,又纵向研判变化趋势。过去政治生态不好,现在好转了,就应当肯定、继续巩固提升;过去政治生态好,现在变差了,就要及时指出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由于各地区发展状态、产业结构、文化底蕴等千差万别,单位之间主责主业、服务对象等各不相同,政治生态也呈现出区域性、系统性、阶段性特点。在制定共性指标时,要突出个性特点,让人看了以后对这个地区、单位形成鲜明印象,不能千人一面。处理好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政治生态分析源于具体问题,但又要高于具体问题,不能是具体问题的简单累加。在系统全面收集信访反映、监督执纪、审查调查、审计统计等方面信息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方式加强分析研判,透过现象看本质,查找问题表象背后存在的管党治党不力、政治意识不强、体制机制不顺等深层次根源。
建立常态长效工作机制。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协助党委进行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建立健全分析研判、沟通协作、跟踪问效等工作机制。建立分析研判机制。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明确分析研判的目标任务、责任主体、方式方法等内容,动态分析研判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精准设置指标,既要找准政治建设、运行机制、选人用人、作风建设、干群关系等共性指标,又要抓住个性特点,突出不同地区、系统、单位的个性化差异,精准“画像”。建立沟通协作机制。政治生态分析研判需要综合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结果、专项领域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多方面情况,才能形成客观全面的分析报告。要加强与组织、法院、审计、信访、统计等部门沟通协作,建立沟通联络、数据共享等工作机制,动态采集党建、党内政治生活、选人用人、群众满意度等情况,提高政治生态分析报告质量,以及意见建议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建立跟踪问效机制。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的最终落脚点是推动被分析对象净化政治生态。要完善问题反馈、线索移交、整改评估等配套环节,督促分析研判对象及时纠偏矫正、清除“病灶”,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实现闭环管理。将政治生态分析与巡察、派驻监督等工作结合起来,把政治生态“画像”、整改情况作为巡察监督、派驻监督的重要内容,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政治生态建设。□
(作者系中共宿迁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责任编辑:赵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