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富民强村幸福路

发布时间:2023-08-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武 倩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时隔4个月,总书记又亲临江苏考察,强调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指出,聚焦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宿迁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历史悠久、农民人口众多、农村面积广袤,加快实现富民强村,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既顺应了农民的美好期待,也承载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是我们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的突破口。近年来,宿迁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双增长长效机制,加快实现村集体增产增收、农民富裕富足的时代愿景。去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058元、增长6.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省最小。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1万元,增长19.1%,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构建“产业+就业+创业”三业融通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乡村振兴,核心在于农民增收,最终目的是让农民生活更美好。宿迁以农民收入倍增计划为抓手,坚持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紧紧依靠产业、就业和创业,让农民可持续增收、幸福感加码。以产业促增收,提升产业带动力。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龙头工程,持续推进农业重大项目建设,鼓励支持经营主体与农户通过订单生产、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创造的价值增值和收益分配。近三年,累计竣工农业重大项目372个,带动近2.2万农户人均增收1.18万元。按照建设一个园区、带动一片产业、富裕一方农民、打造一个品牌思路,建立健全以国家级园区为龙头、省级园区为骨干、市级园区为基础的富民产业园区体系。累计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示范园5个、省级农高区1个,建成市级园5家,集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组织2901家。以就业稳增收,稳住就业压舱石。立足打造半小时路程务工圈,持续推动乡村产业项目、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业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在镇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周边落户,积极开发乡村水管员、护路员、生态护林员、农田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吸纳劳动力就业13.6万人。以创业带增收,优化创业好生态。全面落实农民创业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系列政策,大力发展创业经济,加快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由打工经济创业经济转变。特别是,坚持把农村电商作为重要载体,加快推广短视频、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型电商模式,越来越多的农户拿起了手机新农具、做起了电商新农业。目前,全市农村活跃网店达6.3万个,农村电商直接就业人数超10万人,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口超40万。

走出“输血+造血+活血”三措并举的集体经济振兴之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有效途径,更是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宿迁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路子,使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借助外力“输血”。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帮促责任不变、力度不减、投入不降,持续放大五方挂钩挂村帮促的制度效应,充分发挥省市驻村帮促工作队后方单位支持作用。2022年以来,省市县选派第一书记352人,推动670家市县两级机关单位开展挂村帮促,省市帮促工作队及市县帮促单位累计投入帮促资金3.86亿元,落实帮促项目752个。强化自身“造血”。深入实施公共空间治理2.0版,推动治理范畴从集体有形资源资产,向乡村三生空间全要素扩展。通过集中连片开发等途径整合零散空间资源,利用资产重组、招商引资等方式盘活低效资产,推动乡村空间资源综合利用、资产优化配置,实现乡镇、村集体和农民合理共享收益。2022年全市新竣工空间治理项目3960个,盘活利用集体土地4.2万亩、厂房83.3万平方米,建成五改善村庄385个,带动村均增收5.2万元。提升机制“活血”。创新村集体经济经营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社共建。即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统领、土地股份合作社为补充、劳务技能等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合作社共建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事综合服务、物业服务、劳务服务以及生产托管等,不断拓宽增收渠道。2022年,44三社建示范村村均增加经营收益12.2万元。

绘就“环境+生活+和谐”三美共建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富民强村,既要百姓富,也要乡村美。宿迁紧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内涵,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实现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精塑村容整洁“环境美”。深入开展新一轮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统筹推进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乡村风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建成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3个、示范村3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1个。打造村庄便捷“生活美”。以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为龙头工程,集成推进农村路、水、电、气、通信五网设施建设,持续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配套投入,基本消除跨县域、镇域断头路,建成一批城乡学校共同体、医共体、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彰显村风文明“和谐美”。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红黑榜等成熟经验,清单制管理实现村居全覆盖。深入推行人情新风宿9、文明宿迁10进村入户,扎实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开展农村婚俗和殡葬习俗改革,累计创建五美庭院57.6万户。

探索“土地+金融+产权”三管齐下的集成改革共富路径。改革创新是富民强村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法宝。宿迁聚焦土地、金融和产权三项重要资源,不断深化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努力破除束缚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种屏障,为强村富民注入新动能。做好“三块地”改革文章。坚持把土地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主线,稳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规范引导承包地规模流转,全市农村承包地流转比例达58.4%;以泗阳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出闲置农房流转盘活房票、宅基地退出补偿地票双票制,累计制发房票42张、地票328张,相关做法获农业农村部肯定推广。试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累计入市集体土地55宗、2240亩,亩均最高成交价32万元。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文章。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对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园等单列信贷计划,加大三农领域小微贷款投放力度,开发推广农园贷”“一村一品贷等特色贷款,扩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累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万户、融资43.5亿元。创新融资模式,将农业设施纳入抵押物范围,推动农业设施抵押贷款政策入驻苏企通,重点推广再贷款+农业设施抵押贷款模式,发展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信贷模式,累计发放贷款1.3亿元。做好产权制度改革文章。借鉴三块地改革理论实践,创新设置农业设施产权,建立确权范围、颁证程序、证书样式、编码规则、公示范围五统一制度规范,归纳村级申请、镇级审核、县级查验、公示公开、制发证书五步走确权步骤,累计发放农业设施所有权证书62本。

(作者系宿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