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发布时间:2024-01-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徐康宁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科学分析,为新的一年经济工作定调政策取向、部署重点任务。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依据。

五个必须统领经济发展大局

深刻把握不同时期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是对经济发展内在普遍性道理的深刻阐述,是新时代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一种深化。五个必须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把握好其中精神,对于推进高质量发展,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发展是硬道理,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宝贵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在新时代,发展要有新的追求,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与发展是硬道理一脉相承,且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坚持高质量发展列为五个必须之首,进一步突出了新发展理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推进经济工作,都应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实践证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和主要着力点,在提升发展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可以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推进,既增加有效供给,为市场提供更多适应需求变化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又有力扩大有效内需,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强调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不是降低国际循环的作用,而是要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动力源泉。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亟待释放生产力的时期,需要借改革突破重围,闯出一条新路;物质技术基础已经比较雄厚、迈向基本现代化的新时代,仍要紧紧依靠改革获取新的发展内生动力。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境界和水平,可以拓宽做好经济工作的国际视野,在向世界学习和加强国际合作中提升发展质量。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这是基于新的时代背景,充分考虑严峻的内外部环境,面对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对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及实现二者动态平衡做出的精辟阐述。我国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发展中要时刻保持安全的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守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等事关经济安全大局的底线。同时,要以高质量发展化解经济工作中出现的风险,把握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所有的经济工作都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崇高使命来展开。以最大的政治为统领,保证了长期聚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落在现代化的目标上,必须坚持党的统一领导,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

把握好十二字方针的辩证关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十二字的工作方针,揭示了稳与进、立与破的辩证关系,突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统一,统筹兼顾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这两个关键维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根据新的形势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新的要求。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关于处理好稳与进、立与破的要求,是基于对经济形势的分析,面对新的任务作出的新部署,在要求上透出新的意涵。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新的形势背景下,做好经济工作更要把握好稳与进、立与破的辩证关系,更要保证各项政策能够承上启下、循序渐进。

是发展的大局,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前提,是的基础,稳中求进充分体现了高超的大局观。要努力稳住经济回升向好的大势,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尽可能创造条件,使经济走势落在预定的增长区间内,从而为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当前形势下,要以加倍的努力确保发展大局的稳定,改善市场预期,确保一定量的合理增长,并努力实现就业与经济同步增量。

强调的是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就是要在提升质量上积极进取,体现的是发展方向。即便是在形势有压力的情况下,也要坚持的方向不动摇,确保高质量发展一步步向前推进。的关键在于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引领,全方位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通过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有力促进稳中向好的局面不断得到巩固,使稳增长的势头与提升质量的方向保持一致。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先立后破,强调了处理好增量与存量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深化改革中要建立的新制度、新做法、新安排,要大胆去试去闯,激活新的生产力。对于原有政策的调整,原有生产力的调控,要把握好时间节奏和一定的度,以培育壮大增量来调整优化增强。具体到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而言,要以最积极的态度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繁荣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对于传统产业不是简单地调整压缩,而是要用先进技术加以改造提升,并以合适的节奏调整优化。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新的时期,把握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重大趋势,适应新的社会需求,获得新型生产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充分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阐明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突出了重大新技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生产力。如今在数字经济时代,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并得到广泛应用,产业变革加快演进,生产力呈现出新面貌、新本质,纳米级甚至更小的芯片、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等更加前沿的技术成为当今时代生产力的代表。在新的时代,传统生产力要得到继续发展,需要提升发展的质量,同时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赢得战略先机。

江苏科技创新资源密集,产业基础坚实,基础设施建设领先,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江苏是一次重大机遇。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持续推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和数字化、服务化转型,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先发展,积极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作为,是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要把着力点聚焦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上,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引领,把新质生产力落在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上。

第一,要全面加快科技创新,坚定不移地以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说到底是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科技创新尤其是新技术的深化和广泛应用是新质生产力的最大特征,必须下最大力气全面加快科技创新,释放创新所带来的最大能量。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科技实力和创新水平,在于是否掌握决定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没有一流的技术就没有一流的产业。要千方百计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活动,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全国的前列。

第二,以产业创新为基本定位,紧紧盯住一批有优势、有潜能、具有未来重塑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更高要求,筑牢江苏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突出江苏特色与优势。江苏的最大优势和发展潜能在产业创新,其中包括产业科技创新和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在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应充分结合江苏的资源要素条件、地缘优势、产业基础,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放在打造一批世界级的先进产业,其中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未来产业。

第三,充分发挥江苏制造强省和先进产业集群的优势,打造一批能够带动全国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全国最具备国际化产业配套条件的产业高地,既带动全国实体经济产业提高出口能力,又成为国际先进产业资本进入中国的前沿阵地。可在现有1650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上,遴选和打造20个左右具备配置国际产业资源要素能力的细分产业,每个产业培育一个链主企业。新质生产力一定是代表着国际先进水平,江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聚焦产业技术和规模层次的国际水平。

第四,下大力气培育和加快发展一批关键性未来产业,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起到引领作用。要从战略层面入手,选择重点方向和领域形成突破,加快关键性产业推进。从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将会担负起更大的作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具有生成式、通用性、多模式特点,正在深刻改变千行百业和整个经济形态。江苏应将人工智能产业以及相关的算力、算法、大数据、元宇宙、未来网络等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推动一批新质生产力标识度高的产业快速发展。

第五,打造一批产业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形成整合全产业链资源的能力,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还在于拥有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而这些产业又是建立在一大批走在创新前沿的优秀企业,尤其是领军企业基础之上的。江苏有大量的产业科技创新企业,但缺乏能够整合全产业链资源的领军企业和有世界级影响的科技创新企业,这是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补上的一个短板。要促进社会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增强企业创新的动能,大力塑造企业家精神,切实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加强政府引导作用,支持一批企业办成世界级优秀创新企业。

(作者系南通大学特聘教授、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贾潇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