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党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发布时间:2024-02-07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孙爱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为持续深化提升治理引领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淮安市清江浦区始终将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驱动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和基层组织架构优化,以高质量党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统领统合,构建“一体贯通”的治理体系

只有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方能将全域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善治效能。清江浦区突出党建引领,统筹组织资源、发挥组织优势,推动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机衔接、融合发力。

纵向上建强组织体系。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基层治理才能有形有效。成立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并常态运行,建立现场调研、月度例会、集中调度会办、督查通报工作机制,区委主要领导每月带队现场调研老旧小区治理、红色物业等方面情况,积极发挥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作用,形成区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镇(街道)村(社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横向上强化协同联动。打破行政壁垒和隶属限制,建立政法、公安、信访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定期研究解决矛盾难题。按照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查房知人、查人知住原则,建成区级镇街村居三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站点,探索研发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加快推进人口、经济、资源纸质台账向电子版升级,实现网格数据一次采集,跨层级、多领域部门互联共享,有效促进基层治理精准化、智慧化。

整体上突出多元共治。推进实施精网微格4.0工程,根据区域特点、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现实情况,优化完善抓管带机制,推动村居书记和主任一肩挑两委成员和网格员一肩挑、微网格长和楼栋党小组长一肩挑,深化到进访活动和三提三知群众工作法,常态化收集社情民意,集中会办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党员群众一起敞开说事、商量办事、大胆评事,实现群众反映有渠道、问题诉求有人管、协商解决有平台。

精准精细,创新“靶向破题”的治理模式

针对基层普遍存在的管理乱”“财力弱”“诉求多等治理难题,清江浦区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党建龙头作用,有效推动资源向基层汇聚、政策向基层倾斜、力量向基层下沉。

“三类三管”化解小区“管理难”。针对不同小区情况,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三类三管制度,对市场化物业小区,推行社区派驻人员与物业企业联合管理;对问题物业小区,由社区直接接管,统筹纪委、住建和街道等部门联动治理;对无物业小区,依托国有平台成立物业运营管理总公司,同步成立街道、社区参股的物业服务子公司,进行兜底管理。去年来,全区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43.8%,群众安全感指数上升至99.5%

“三权分离”化解基层“财力难”。针对村(社区)财力基础较弱、收入来源单一等制约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延伸拓展所有权归平台公司、经营权归镇街、收益权归村(社区)的三权分离模式运用,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农贸市场升级、新增公共停车泊位等民生实事工程,提高村(社区)经营性收入和自我造血功能,解决基层党组织没钱干事难题。

“三项清单”化解居民“诉求难”。全面落实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明确街道对区直部门吹哨调度权和相应的考核评价权,村(社区)分别建立问题、建议、办实事清单,推动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和力量拧成一股绳”“一个声音喊到底。建立业主党员物业支部社区党委诉求直通机制和矛盾化解调处机制,整合人大码上办、政协码上议等平台资源,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马上办。

能治善治,锻造“敢为争先”的治理队伍

清江浦区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聚力锻造一支敢为争先的基层善治队伍。

打造素质过硬“两委”干部。举办头雁讲堂”“书记讲给书记听活动,16个镇(街道)轮流搭台,邀请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现身说法,围绕小区治理、乡村振兴、物业管理等领域重点课题进行答辩,分享实践经验、交流优秀做法。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组织全区114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赴先进地区观摩学习、对标找差,依托区委党校等教育培训载体,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业务讲座,选优配强引领基层发展的领头雁

提升社工队伍“双专”水平。实施社区工作者专职化专业化提升工程,按照城镇常住人口每万人不少于18人配备要求,加大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选聘力度,精准调配基层干部员额,联合属地高校成立社区干部学院,鼓励引导村(社区)工作者参加职业资格和学历提升考试,对持证社工发放专属职业津贴,实现学历水平、薪资待遇、专业程度、平均年龄三升一降

发挥先锋力量“聚合”效应。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活动,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下基层、进小区、入网格,积极参与困境儿童关爱、助餐助浴等工作。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中推行基层治理五员工作机制,打造红直播间、红学院、红色信息员等载体,让广大党员成为基层自治体系下的延伸触角,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有为有位,夯实“鼓励激励”的治理保障

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清江浦区多措并举、协同发力,真情实意关爱、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严管,推动党的优势和力量在基层一线彰显、在治理前沿发挥。

提高基本待遇。按照分层分类分级原则,根据任职年限、工作岗位、日常表现,探索建立五岗二十级职业化管理体系,畅通职业发展路径,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热情,确保优秀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有奔头。优化完善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岗位补贴退后保障机制,让基层岗位有奔头、增盼头、有甜头,进一步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

强化政治激励。注重提拔重用基层治理干部,进一步畅通村(社区)干部进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公务员、事业编制的通道,组织开展基层治理十佳社工、星级网格长等评选表彰活动,178名基层干部获省级以上表彰,近八成社区书记当选市区两代表一委员。创新宣传方式,培树典型带动,对在(村)社区工作连续20年以上的优秀(村)社区专职工作者授予功勋社工奖章,切实提升基层干部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

实行问责措施。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并举,按照行动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原则,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观摩”“定期+常态”“共性+个性述职考评机制,明确年度履职清单、任职标准、监管方向和考评要素。以居民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坚持在一线评价服务质效,通过调度通报、公开评价、督促检查、跟踪问效等方式,对工作不力的及时约谈提醒、调整岗位,切实把基层治理成效抓紧抓实抓严,以长效制度打牢基底。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清江浦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赵文韬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