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创新为时代新人铸魂

发布时间:2024-02-07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王延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话语体系建设,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他还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话语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高校培根铸魂而言,要密切关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运用现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话语运用要求,实现以话语创新赋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话语创新的必要性

话语是弘道之器。高校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使命和时代要求出发,使话语创新成为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着力点。

话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话语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体,说什么怎么说尤显关键。说什么是内核,必须坚持守正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解读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此为主要内容构建核心话语体系,这是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根本。怎么说必须坚持创新的原则,把贯通于讲故事之中,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悟,以贴近大学生的认知、富有启发性和创新性为基本要求,注重话语的思想穿透力、提高语言的文化吸引力、强化双向沟通的感染力。

话语运用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富有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会拉近大学生与教育主体的距离,促进学生与教育内容之间的亲近感,更易于从内心深处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注重话语表达标准化与规范化,深入浅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这会于无形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格魅力并提高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积极性。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态势、大学生思想认知的新特点、网络环境的新变化等,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必须加强话语创新,实现话语体系更健全、话语指向更明确、话语交流更充分的目的。

话语创新的新挑战

合适的话语运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要顺应新时代要求,积极推动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话语创新。从现实情况看,话语的运用还面临较多不足,创新性和亲和力没能得到有效彰显等问题。

话语的体系性不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中,政治性与学术性话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大多数情况下,政治性话语与学术性话语大众化、通俗化的内在转化机制没能有效形成,基于受众心理特点与接受习惯的话语体系不够完善,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难以有效彰显。这种因为话语的亲和力体系性不足而导致的政治性、学术性话语与学生的实践经验分离的现象,会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话语指向性模糊。话语认同能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实现话语有效传递的前提是明确话语指向,即为什么说向谁说。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来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任务大体相同、主要内容基本一致、方法路径区别不大,这就导致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套话语包打天下的现象。由于不同家庭背景、学科专业和爱好特长的大学生在个体性格、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运用必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包打天下的话语运用因为指向模糊,导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理论需要与现实需求,因此会让大学生产生疏离感,从而难以体现教育的亲和力。

话语陈述单调。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要求话语运用要解决好怎么说的问题,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不透、教育规律把握不够,在工作中缺乏话语表达的艺术性、生动性与感染力,存在机械照搬、直接引用、自说自话等问题,这种单调乏味的话语陈述,无法深入学生内心,达不到必要的教育效果。特别是一些教育主体将自己定位为领导者和管理者,话语言说有时存在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现象,对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与情感关照。

推进话语创新的路径

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要通过目标设定、话语运用、平台搭建、机制建构等环节的同向发力,谋划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生态。

深化理论研究,建构更富体系性的话语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各级党组织、相关部门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必须要将理论学习放在突出位置。把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要求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加强理论研究阐释,关注大学生需求,注重理论性和逻辑自洽性,以更富体系性的话语内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亲和力、感染力。

尊重语言规律,推动更具指向性的话语传递。作为信息交流的指令符号,话语传递从思想内容、政治立场、行为方式上必须有所指,不能空泛。语言要有极强的现实性,实现对个人价值的引领。新时代的大学生主体意识强,要求受重视、被尊重。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教育对象的研究,探索创新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表达方式。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更要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寻找话语传递与问题解决的切入点,捕捉大学生思想认知的新变化。

拓展交流空间,搭建更有效的互动平台。加强高校各级党组织、相关部门及学院与大学生间的互动,高标准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拓展交流空间,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路径。话语运用要增加现实关怀,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意愿,捕捉他们的兴趣点和当下学习生活中关心的重大问题,在对大学生根本利益诉求的积极回应中,让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更富生活气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把握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及话语运用的规律,发挥好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功能,改变教育中存在的单向性、说教式习惯,使大学生充分参与到教育过程中。

联系现实生活,采取更多元的话语陈述方式。话语陈述应聚焦社会热点,指向大学生当下最急需解决的思想和实际问题。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重视对网络话语、流行话语等的借鉴,探索用鲜活生动的话语吸引学生。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走进课堂、宿舍、食堂、社团、实验室等,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人际关系处理、个人能力提升等现实诉求,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宣教,推动教育亲和力的提升。通过邀请名家进校园,为大学生明德启智、浸润心灵、厚植情怀,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新突破、铸魂育人取得新成效。

(作者系金陵科技学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研究员)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