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基础

发布时间:2024-04-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陈英武 杨亚娟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多年来,江苏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4.66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91.9,连续三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7.9,连续九年全国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1.3%49.9%13个设区市全部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2%

聚焦集群筑峰强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扎实牢固。高标准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省重点产业集群,出台《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推动“51010”产业体系建设,打造生物医药等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人工智能等10个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未来网络通信等10个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集群。出台《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聚焦高端装备等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工业母机等50条产业链,打造“1650”产业体系。目前全省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态势良好,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出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实施加强基础研究行动,着力打造重量级的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全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为3.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2.1,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26家,国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分别为20家、112家,首批5G工厂97家(占全国近1/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4%

聚焦竞争能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微观基础硕果累累。2023年全面启动省级制造业领航企业遴选,制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表彰100家优秀企业、100名优秀企业家,营造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42家企业入围中国500强、56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超百亿企业达200家、超千亿企业达16家。新增境内上市公司58家,首发融资规模587.4亿元,均居全国第一。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分别达110家、43家,保持全国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均居全国第一。

聚焦低碳节能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绿色特征更加鲜明。出台碳达峰专项实施方案、工业领域节能技改行动计划,深化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梯度培育机制,2023年全省入库培育企业达1550家。建成省级绿色工厂427家、绿色园区19个,新增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4家、绿色工厂100家、绿色工业园区13个、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地区和园区3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把江苏打造成为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制度基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敢于破除制度及部门等壁垒,加快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培育,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优化市场监管方式,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重点地区及省属院所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以江苏自贸试验区为主阵地,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聚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持续拓展江苏开放发展新空间。

进一步推动集群筑峰强链,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产业基础。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要深入推进全省“1650”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新型工业化,持续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标准推进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6个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省市县联动构建5个世界一流、5个国际先进、6个国内领先的集群建设发展体系。实施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制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持续打造“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辟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网络等产业新赛道。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331”工程,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加快建成现代化农业强省。

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创新基础。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本动力。要全面落实全省新春第一会精神,坚决扛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重大使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构建01”基础研究、1100”工程化和产业化突破、10010000”产业化加速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研究出台更具突破性的新政策,充分调动高校和企业积极性,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依托链主企业、细分龙头、创新联合体带动,打造创新企业集群,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矩阵。畅通产才融合渠道,加快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和战略科学家,注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让更多千里马在江苏竞相涌现。深化院地合作、省地联动、长三角地区合作对接,加强环太湖、南京、徐州三大科创圈建设,进一步增强科创辐射力。

进一步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态基础。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及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服务,推动重点领域、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支持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形成新型能源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

(作者单位: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

责任编辑:包咏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