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系统思维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4-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丁荣余 董昕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要求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肩负起总书记赋予江苏的新使命新任务,必须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系统性谋划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系统

新质生产力不是单一的、静态的概念,而是由新技术、新产业、新要素、新组织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具有功能化、生态化、动态化的典型特征。新技术是发展的动力,新产业是发展的载体,新要素是发展的核心,新组织是发展的支撑。这四个方面分工不同、各有职能,必须相互依存、协调发展。

新技术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壮大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发挥着核心的驱动作用。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生产方式得以升级,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推动整体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迭代创新还能够开辟新的生产领域,拓展生产空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新技术不仅激发生产力的发展潜能,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的发展活力。

新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新产业是在新技术推动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力得到现实呈现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形态。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技术工艺的生成,实现科技和经济的全面融合,进而形成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新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新技术、新要素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进一步促进更新的技术、更新的要素涌现,实现新质生产力系统滚雪球式的良性循环。

新要素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资源。新要素强调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核心生产要素,数据要素的作用就如同过去自动化、化石能源的作用,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中难以被其他要素替代。数据具有开放性、跨时空和共享特征,能够凭借无界性与正外部性等特征打破空间壁垒,促进资源跨区域流动,加快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产业生态重构,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企业和组织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竞争力。

新组织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条件与环境。伴随新技术、新要素和新产业的逐步呈现,新的组织方式、新的组织架构、新的激励制度亦会应运而生,支撑新质生产力茁壮发展。组织方式的创新应通过数据驱动的分析和预测,建立灵活的决策机制,建立快速响应的市场机制;组织架构的创新应采用扁平化架构,构建网络化工作环境和协作平台,实现信息无缝链接和知识共享,提升组织的协同效率和灵活性;激励制度的创新应通过创新灵活的奖励机制、利益分配方式,激发社会创新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全面数智化是新质生产力壮大之要

对于新质生产力系统,全面推进数智化是最为关键的增量和变量。全面数智化的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催生创新新范式、推动产业发展方式和重点的转变、激发数据要素新价值和推动生产力发展新质变四个方面。

数智化催生创新新范式。数智化从多个维度带来了创新范式改变,这一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已被广泛体现和认可。数智化催生了大量智能化产品,如人形机器人、辅助驾驶、AI绘图等,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数智化也催生了新的科技创新范式,科学发现实现了向数据密集型范式转变。数智化还重构了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和服务模式。

数智化推动产业发展方式和重点的改变。数智化推动了产业的发展方式不断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升级,发展重点向高附加值领域倾斜。传统产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改良,降低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成本,减少人为误差和资源浪费。新型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应用不断成熟,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底层支持。在数智化的推动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速度将远超传统产业,逐渐成为重点与主体。

智能化激发数据要素新价值。当前,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已然成为创造价值的关键环节,而智能化的便捷应用,更加激发了数据要素新价值的发挥。在智能化的作用下,数据可与传统的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快速融合,形成乘数效应。企业可以在物理空间既定的条件下,利用元宇宙技术拓展虚拟空间,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海量信息,利用AI在线应答机器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客户服务。

数智化推动生产力发展新质变。数智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生产过程管理更加人性化、精准化,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和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数智化还提升了产品质量,通过实时监控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最重要的是,数智化会驱动企业在生产、物流、营销等环节不断改进,释放生产力的新潜能,推动产业升级。

系统推进是新质生产力提升之道

新质生产力是具有功能性、生态性、动态化的复杂系统。只有系统性、整体性推进,使政府、市场、制度、环境等相互协同,新质生产力才能得到更好提升。

融合集成,打造创新生态。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创新理念,将各种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科技资源等,与数据要素和产业进行有机融合,打破相互间传统的链接方式,高质量地推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变革。在各类要素、资源融合集成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和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创新活动,最终形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创新生态系统,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夯实创新底座。

动态协同,形成整体合力。要加强各部门的动态协同能力,促使不同主体之间实现无障碍的信息共享、资源利用,促进全社会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整体合力,提升问题解决的速度与质量。如徐工集团在夯实智改数转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创新应用突破行业难题,不仅为3000家上游企业提供数字赋能,也向外借力,在英特尔、SAP思爱普、联想等技术企业的助力下,通过链接内外资源、动态协同,形成自己的智能制造模式——徐工智造4.0,实现了由共赢的转变。

前瞻规划,迭代提升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是短期的行动,需要立足长远、进行前瞻规划。要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因地制宜地明确未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伴随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传统产业的颠覆性升级、新兴产业的指数化扩张以及未来产业的相继迸发都将成为可能,也会引发新一轮社会关系变革。要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脉络与社会影响,提前洞察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和谐共生,形成持续动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谐共生。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通过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优化生产工艺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有效降低污染排放。主动关注员工福利和安全,关注企业周边社区的发展,承担社会责任。持续推动组织创新,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