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群众 | 红色记忆

与改革大潮同频

发布时间:2017-12-30     稿件来源:纪念《群众》创刊80周年特刊     作者:苏胜利    

  《群众》杂志与我国的改革事业具有不解之缘。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新的历史时期。伴着改革春雷,《群众》杂志于1979年1月正式复刊,在改革春风中重获新生。

  近40年来,《群众》杂志既与改革同行,更与改革同频,始终与党中央的改革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昂扬挺立、坚守使命、凝聚人心。据分析统计,仅标题中出现"改革"这一关键词的文章就有近千篇,以"改革"为主题的文章有2000多篇,几乎每期杂志都刊发与改革相关的内容,形成强大的改革宣传阵势。

  发改革之声: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党刊姓党,在《群众》杂志对改革的宣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改革的不同阶段,《群众》杂志都把正确政治导向放在首位,旗帜鲜明响应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传播新时期的改革强音,真正做到敢于发声、善于发声,释放出鲜明的改革信号。

  上世纪80年代,《群众》杂志的评论文章侧重于端正对改革的科学认知,引导读者拨开思想迷雾,解除思想包袱。例如,1983年第1期第一篇,就是题为《提高认识 大胆改革》的评论文章,指出机构改革"不仅要革机构臃肿的命,而且要革不合理的体制和制度的命,革形形色色官僚主义的命"。此后,还刊发《做清醒的改革者》《勇于改革是革命者的品格》《齐心协力 抓好改革开放》《党的自身建设也要进行改革》等评论文章,阐明中央和省委对改革的基本态度、基本要求。在改革开放之初,这些论述振聋发聩,有助于江苏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迈开步子。从1986年开始,《群众》杂志连续多年开设"改革之声"栏目,并作为重点栏目打造,阐发大量关于改革的重大观点。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群众》杂志在坚持导向方面持续发声,侧重于引导广大读者坚定改革信心,明确不同时期的改革重点,推动改革走向深入。1991年第1期卷首文章,题为《改革与发展:今后十年的主旋律》,放眼今后十年发展趋势,回应严峻复杂的改革形势,明确改革的方向和地位。此后几年,许多评论文章阐明改革、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更加强调辨证看待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各地在解决问题中推进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更多评论观点涉及改革的具体领域,如机构改革、干部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引导改革向纵深推进。近些年,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主题,刊发《以改革的领先促进发展的率先》《在新起点上续写改革新篇章》《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落实到位》等评论文章,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贴近性。

  阐改革之理:具有厚重的思想性

  《群众》杂志定位为政治理论刊物,始终坚持以思想性立身,在宣传改革中从不空喊口号,而是坚持以理服人,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追求思想深度、理论厚度、认知广度,把改革背后的大视野、大道理、大方向讲清楚,让读者愿意听、听得进、听而信。

  在改革开放初期,围绕现实问题为党员干部群众解疑释惑,揭开困扰改革的理论难题。1979年6月,复刊不久的《群众》杂志就发表题为《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文章,论述市场调节的客观存在和重要作用。此后一个时期,又陆续发表《市场调节贵在一个活字》《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一些问题》《谈谈发展和利用市场调节的问题》《只有集体富才能根本富》等文章,破除错误思想观念对改革的束缚。特别是1983年第8期刊出《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一文,对改革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而且是一场很深刻的革命",具有长期指导意义。

  不同于学术刊物的理论话语,《群众》杂志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注重理论表达方式的创新,更加强调鲜活性、可读性。上世纪80年代,就开辟学习问答栏目,以"问答体"回应读者的改革疑惑。后来,又直接以问句作为题目,如《城市改革为什么要从解决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入手?》《为什么说"大锅饭"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当前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同五十年代初期的五种经济成份并存有没有区别?》等,这些形式创新深受读者欢迎。此后,还开设"经济学者话改革"栏目,邀请著名学者以大白话说改革,让文章兼具思想性、可读性。

  此后几十年,《群众》杂志坚持刊发大量关于改革的理论文章,剖析和回应改革在不同阶段的理论难题。得益于长期的理论坚守,今天翻阅过往的《群众》杂志,随处可见大量关于改革问题的理论分析,可谓名符其实的改革"理论库""思想库"。

  献改革之策:具有直接的指导性

  管用,是《群众》杂志的办刊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党刊指导工作的基本方式。在改革宣传中,《群众》杂志把管用作为重要追求和评价标准,注重为各地改革实践提供切实管用的指导,强调改革的问题意识、方法意识、行动意识,全方位指导和服务各方面改革决策。

  1980年,面对当时与改革相关的经济调整问题,刊发《正确处理速度与布局的关系》一文,提出"当前调整的关键仍然是解决国民经济中各种不协调的比例关系",明确了当时改革的重点内容。同类文章,还有《克服左倾思想是搞好调整的关键》《谈谈调整中的几个思想问题》《对联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看法》等。1982年,开设"江苏经济建设走什么路子"专题栏目,直接聚焦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此后,结合改革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刊发一大批改革对策文章。这既有宏观方面的,如1985年《搞好改革要有好的党风》、1986年《紧密围绕改革做好思想工作》、1987年《正确把握农村改革的方向》,又有具体问题方面的,如1981年《责任制中的"统"与"包"》、1988年《积极地稳步地过好价格改革关》、1991年《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改革》、2014年《户籍改革如何协调好各方利益》等。

  为指导和服务一线改革实践,《群众》杂志注重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提供切实可行的具体指导方案。曾开设一系列关于改革的临时性栏目,针对现实问题作出回应。比如"搞活大中型企业""农村产业结构改革""价格体系改革""学习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学习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教育科技体制"等栏目。近年来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放权进行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主题,《群众》杂志推出专题策划,精心组织编发的系列文章重拳发力重点改革话题。作为地方党刊,《群众》杂志在改革宣传中贴近江苏实际,大量宣传江苏各地的改革样本、改革模式,为江苏各地进行改革提供"身边的榜样",方便复制推广改革实践经验。

  展改革之势:具有突出的引领性

  在改革过程中,各地涌现出一批批先进典型,取得一批批改革发展成果。《群众》杂志及时全面展现这些改革成果和良好势头,引导全省人民看清改革前景、砥砺前行,担负了党刊引领改革、推动发展的使命。

  一方面,展示大量改革典型。早在1980年,就刊发了改革成功试点的调查文章。如《商业体制改革的起点--无锡市商业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调查》一文。1981年刊发的《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无锡光明内衣厂实行超产计件工资制的调查》、1984年刊发的《在改革奋进中的江苏乡镇企业》等都是改革典型展示。特别是在1985年,专门开设"来自改革前线"栏目,全方位展现各地改革实践经验,包括区域改革、农村改革、企业改革等领域的典型代表,文风生动活泼。90年代之后,这些典型调研文章更多。时至今日,《群众》杂志依然继承办刊传统,浓墨重彩宣传改革典型,如2017年开设的"试点观察"栏目,更多地宣传分析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典型样本。

  另一方面,总结改革成就和经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群众》杂志就注重刊发面上改革成就和经验的总结,这些内容有的是独立成篇,有的是作为文章的一部分。2008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年,《群众》杂志从第6期开始,"特别关注"栏目连续多期以"江苏改革开放30年"为主题,大篇幅研究总结江苏改革成就经验启示。刊发了《解放思想:江苏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总结》《历史性的跨越--江苏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成就与经验》等重头文章。其后,对改革成就经验的宣传持续进行中,例如2016年刊发《党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历史经验的研究》,系统总结在这场伟大转折中形成的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