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论》第三卷中,收录了一篇短小精练,意义非凡的文章——《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文章是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的谈话要点,“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这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无我”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形成了不同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深入学习、积极践行文中提到的“无我”精神,有利于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自觉承担时代使命,自觉践行我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让传统与时代同行。
一、古代先贤藉德行开创“无我”,在实践中发展“无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君子进德修业”,先贤以德修身、以德立行的事迹流传至今,仍感人肺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儿女最朴素的道德观,以“有我”成就“无我”,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是“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孔子说“毋我”,要求孔门弟子做人不能自我、自大,行事低调,做人恭谦,以“无我”克服“自我”,“无我能自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将“自我”修成仁者,以德行仁,达到“无我”,坦荡、无愧、尽心、尽力就可达到“无我”之境。
上古贤君尧、舜禅让是一心为公,唯贤是举,是古代帝王将相的楷模,是以“小我”成就“大我”,是“无我”。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耗尽心血体力,完成治水大业,是“忘我”,是“无我”。孔子用一生践行“无我”,倡导恢复周礼、实行仁政,周游列国十四载,依然“知其不可而为之”,苦寻机遇,不被重用也甘愿付出。虽然,没能成功,但是,这种“无我”奏响了儒家入世精神的最强音,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德”在兴国、立人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德”,大德、公德、私德的最高境界是“无我”。“无我”是“为天地立心”的个人志向;是“为生民立命”的责任担当;是“为往圣继绝学”的价值追求;是“为万世开太平”的政治理想。
二、革命先烈拿生命诠释“无我”,在斗争中发展“无我”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夏明翰投笔从戎,为理想献身,留下著名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方志敏北上抗日途中陷于绝境、七天未食、饥寒交迫、力尽被俘。被捕后,每天坚持工作16个小时,留下了13万字的文稿。他在遗著《清贫》中表白心志:“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具有“无我”精神的革命先烈,中国革命才取得了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一批身先士卒,为国捐躯的著名将领和英雄群体。他们是八路军高级将领左权、彭雪枫,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成员杨靖宇、赵尚志以及八位女战士、“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战士、青年学生勇于斗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以实际行动诠释“无我”精神。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用年轻的生命为战友打开前进的通路;如刘胡兰从容赴死,壮烈牺牲,“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只有放下“小我”,不怕牺牲,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的解放,成就“大我”。
革命先烈用生命诠释“无我”,在实际行动中发展“无我”。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共产党人的“无我”精神没有丢、没有变,他们不忘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他们牢记使命,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三、改革先锋用勇气践行“无我”,在改革中发展“无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改革先锋是在改革开放事业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他们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无我”精神诠释了改革精神,是民族的英雄、国家的先锋。
在改革开放中,中华大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无怨无悔、勇扛重担的改革先锋。他们是将毕生精力投入科学研究的“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是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立下生死状,拉开农村改革的序幕;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楷模廖俊波、沈浩;是绿了荒山造福百姓的“草鞋书记”杨善洲;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大学教授李保国;更是无数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业绩的无名英雄。他们中的有些人用血肉之躯填平我国改革道路上的沟壑,有些人用一双巧手铲平我国发展道路的崎岖。他们英勇无畏、敢于牺牲、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
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越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从深圳经济特区到海南自由贸易港,从浦东新区到雄安新区,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中国一直学习国际先进成果和经验,以“无我”成就“大我”,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全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与全世界共享中国改革成果。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广大青年应该以改革先锋为榜样,用奉献践行“无我”人生,做“无我”精神的践行者、传承者;以改革先锋为榜样,久久为功、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
四、时代先驱以行动传承“无我”,在承平中发展“无我”
古代先贤、革命先烈、改革先锋、用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诠释“无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共产党人的志向所在、信念所向。新时代,时代先驱坚定政治信念,锤炼政治品格,继承“无我”传统,弘扬“无我”精神,用实际行动传承“无我”。
当下,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的发展需要敢想、敢做、敢担当的时代先驱。黄大发用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一条“生命”渠,解决了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八步沙人用38年治沙种树,不懈拼搏,变荒漠为绿洲;塞罕坝人用57年治沙造林,无畏坚守,变荒原为林海……历经千辛万苦,依然坚持到底不放弃。这种拼搏奉献、久久为功的精神既是新时代的“愚公”精神,又是对“无我”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依然需要“无我”精神。“无我”精神是力践身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力学笃行甘当螺丝钉、甘为孺子牛的志向,知行合一、循序渐进从而达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境界。中华民族是这样一个民族——每当危难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这便是中华儿女对“无我”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正是一个又一个舍身忘我、拿生命诠释“无我”的中华儿女,共同奏响了新时代的华美乐章。习近平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至上的境界,是高超的智慧,是赤诚的情怀,不断激励我们奋发有为,向着伟大梦想迈出铿锵的步伐。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农业大学研究基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