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哲学家,他从19世纪50年代初开始,潜心钻研军事40多年,写下300余篇150多万字的军事论著,被马克思誉为“大军事作家”和“曼彻斯特陆军部”。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在军事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与其研究军事和战争的科学方法分不开,他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不仅揭示了战争领域内部各个环节间的联系,而且探究了战争领域同其他社会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指明了科学把握战争现象的方法路径,对于认识和把握现代战争规律、创新战争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立足社会基本矛盾研究战争
战争不是脱离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抽象存在,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恩格斯不是从抽象的人性、心理等出发去研究战争问题,而是立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从战争与整个社会的内在联系中具体分析研究战争现象。一是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中寻找战争的根本动因。强调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战争既是由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引发的,又是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最高手段,必然受到物质生产方式的规定与制约。二是从社会关系变化中寻找战争的发展动力。恩格斯坚持从战争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联系中揭示战争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暴力不是单纯的意志行为,它要求具备各种实现暴力的非常现实的前提。”不仅武器、弹药、粮食等物资需要庞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军队体制的变革、士兵素质的培养、战略战术的创新、军事理论的完善等也都是社会关系变化的产物,受到社会关系变化的制约。三是从现实的社会历史运动中寻找战争的制胜前提。战争同样是人追求自己的目的的活动。战争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人。人决定着战争的前提,也决定着战争的结果。既要认识到制约人的活动的客观自然条件、历史条件,也要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肯定人民群众在军事实践中的首创地位,为战争制胜凝聚强大物质力量。从社会属性研究战争,从根本上克服了“单纯军事论”“战争种族论”“心理决定战争论”等非科学态度,为科学研究战争问题提供了基本前提。
考察现实利益关系研究战争
古往今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考察战争问题。“民主和平论”“人口增长论”把战争爆发的主要根源归结于政治制度、人口数量等观念的东西,近些年恐怖主义活动在一些地区仍频繁发生,有人认为这证实了“文明冲突论”观点。应该看到,当代战争的直接起因确实趋于多样化、复杂化,但战争起因并不是战争根源,政治、文化、宗教冲突背后仍然蕴藏着更深刻的经济根源。恩格斯认为,物质利益是促进人们变革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内在动因,利益关系的重大改变实际构成了战争爆发的客观基础;推动人们改造自然、创造历史,是社会分工、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扩大的强大动力,为战争发展创造充分条件;是人们在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方面彼此联合、彼此斗争的经济根源,利益主体(集团、阶层或阶级)之间的矛盾变化是推动战争发展进程的基本杠杆,并从根本上影响战争的结局。恩格斯在研究战争时总是抓住物质利益这个最本质的问题,从交战国家或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中寻找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据不同类型的利益冲突判断战争的不同性质,根据双方利益冲突的空间位置和利益得失预测战场态势的变化,有效避免了对战争问题的纯粹主观臆断,为判断战争爆发条件、预测战争发展趋势、把脉战争制胜规律提供了根本依据。
分析军事运动内因研究战争
内因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规定着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恩格斯尤其注重深入军事领域内部,从军事运动自身的特殊矛盾运动出发探究战争的内在规律。在人与武器的关系上更加强调人对战争的决定作用。“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人是武器的制造者、使用者,是具有精神力量的物质力量,人和武器只有在战争运动中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强大的战斗力。在士兵与将帅的关系上更加强调士兵对战争的基础作用。恩格斯指出杰出将帅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必须以广大士兵在战争中的作用为前提,广大士兵的作战实践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基础力量。在战略与战术的关系上更加强调战略对战争的指导作用。战略是对战争全局筹划和指导的方略,依据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指导实际战术的具体运用,从根本上规定着战争全局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恩格斯系统揭示了战争与起义、军队组织指挥的优和劣、集中兵力和分散兵力、战争中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等军事辩证关系,纠正了宗教迷信、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对战争指导的干扰,提供了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战争现象的光辉范例。1870年普法战争时期,恩格斯以《战争短评》为总标题,在英国伦敦的著名报纸《派尔—麦尔新闻》上连续发表了50多篇军事评论文章,由于发表的文章分析深刻、多次准确预见战争走向,使当时的舆论界和军界大为震动。马克思称赞道:“如果战争再延续一些时候,那你很快会被公认为伦敦的头号军事权威。”
作者:李志军,系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琦,系国防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65529部队助理工程师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