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紧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致富增收,六合区出台《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全面推动三级联动赋能行动、资源盘整强能行动、振村项目蓄能行动,通过村企联建、跨村合建、结对共建,切实做好“富民强村”文章。
“村企联建”,盘活内生动力
完善“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企业+返乡创业青年+农户”等模式,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企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民群众“双增收”。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在特色产业项目上发力,通过合力统筹、错位对接,对村企产业进行科学性针对性布局。定期组织村企座谈交流会,共同解决农产品销售难、村民就业难、企业用工难等问题,加速村企合作项目落地结果。雄州街道钱仓村利用闲置土地、厂房,与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雅米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累计盘活区域内闲置用地270亩。程桥街道桂花村党总支领办合作社,把农业生产种植户联合起来,共种植稻米380余亩,通过种植优质大米、打造特色虾田稻米等新型消费场景,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形成规模化的稻米产业,为村民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
“跨村合建”,实现抱团发展
综合考量地缘相邻、产业相连、资源相融等因素,改变“就村抓村”的传统增收模式,支持村(社区)合作互补、资源共享。探索“强村带弱村”路径,采取“一对一”“一带N”等形式完善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互看互比找差距,互评互学促提升”现场观摩活动,对策共商、大事共议。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三产融合等项目产业集群化发展。马鞍街道锚定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能力目标,制定《“强村带弱村”实施方案》,巴山村、玉王村、黄赵村等通过整合项目资金,推动800亩茶叶基地项目“落户”,成为“共富合伙人”。金牛湖街道八百桥社区、金山村、和仁村联合成立南京红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按比例出资入股,实行专款管理、独立运营,先后承接农路建设、路灯安装等项目32个,平均为村(社区)增收70万元。
“结对共建”,放大致富效能
持续推进“双结对、双促进”工作,深化区领导、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镇挂钩联系村(社区)工作机制,助力村(社区)引进增收项目41个,争取扶持资金1100余万元。坚持用好第一书记资源,在市派27名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区级选派24名第一书记,实现经济薄弱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全覆盖,推动落地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6个,帮助村集体直接增收59.4万元。以共建为契机,龙袍街道渔樵社区党总支与南京公路集团围绕“低空+乡村治理”“低空+农业发展”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进行合作洽谈,竹镇镇送驾社区党总支联系市体育集团推进“文体旅融合”,为乡村振兴吸引更多人流、资金流。龙池街道党工委指导8个村(社区)因地制宜打造生产经营服务型、村企联合共建型、特色产业发展型、产销对接服务型、劳务康养服务型等五大特色产业,促进村集体差异化、多元化增收。横梁街道方山村、冶山街道东王社区等通过资产化整合、权益化联结、规范化运营等方式,每年为集体经济创收数百万元。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