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党的建设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施“安家计划” 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

发布时间:2025-02-24     稿件来源:南京党建    
   雨花台区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实施流动党员“安家计划”,聚焦“联心、聚能、领新”,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

雨花台区流动人口多,流入党员数量庞大且身份多元、管理主体多重。聚焦流入党员管理难、教育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雨花台区实施流动党员“安家计划”,在“联心、聚能、领新”上下功夫,建立“流入为主、双向共管”的联动机制,不断延伸党组织辐射圈,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充分激活流入党员的“先锋活力”。

“联心”促融合

近几年来,雨花台区委组织部加大“组织找党员”力度,联合公安、工会等部门,组织红色楼栋长、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开展“拉网式”排查,实行流动党员“一库两册”(基础信息库、流入/流出党员登记册)动态管理,目前有634人纳入支部管理。

同时,雨花台区通过公众号登记专栏、“初心·家”等小程序和覆盖全区的66个“宁小蜂”驿站、9个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报到窗口,先后引导51名新就业群体党员“回家”。

“我们公司服务了数百万货车司机,依托业务系统,打造了‘红色方向盘’党建项目,吸引了2万余名党员报到。”作为“互联网+物流”平台型科技企业,江苏满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筑牢“车轮上的党支部”,实现了党建工作精准覆盖和有效服务。雨花台区始终坚持以“联心”促融合,持续深化“红色方向盘”“远方团队”等党建项目,组织开展“入职亮身份、岗位亮身份”等活动,推动流动党员“心有所归”。

“聚能”见实效

赛虹桥街道安德门社区原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农民工就业市场。2016年,安德门社区经细致摸排找到流入党员30余人,大多来自安徽省凤阳县。当年6月,两地签订共建共管协议,成立流动党支部,加强对流入党员的教育管理。

“8年来,通过与赛虹桥街道党建共建,我们带动了130名在宁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积极发挥作用,大家的归属感更强了。”凤阳驻宁流动党委副书记侯立萍说。今年,流动党委又依托雨花台区“及时雨”数字社区平台,上新电子“身份证”,采用积分制引导流动党员认领社区“公益项目”、参与基层治理,并成立流动人口妇女联合会、皖籍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平台,更加精准地汇聚“流动的力量”。

雨花台区坚持线上、线下“聚能”,推动流入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见实效。线上不断丰富“雨花先锋”“雨花红谷”等“指尖课堂”功能,依托精品课程、VR实景等推送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学习内容;线下新建10个非公企业“红色驿站”,全区流动党员可共享25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3个全省“双百双千”示范点、6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精品路线等资源,保障流动党员“学有所获”。

“我们用好用实各类阵地,常态开展过‘政治生日’、发送‘红色家语’等活动,营造出凝心铸魂的浓厚氛围。”雨花台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领新”展作为

在丁墙社区,“组织、服务、共建”是社区党委服务来宁务工流动党员的鲜明主题,也是雨花台区坚持以“领新”带动流动党员强作为的生动缩影。

“我们成立临时党支部、‘360红小蜂’志愿服务队,让党建触角覆盖务工一线,并依托‘宁小蜂’驿站开展‘双找’,引导流动党员尽快‘归队’。”丁墙社区党委相关负责人说。

雨花台区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兑换、星级骑手评选等制度,选聘外卖、快递物流企业38名流动党员融入社区网格,主动认领环境治理、为老为小等公益任务,今年以来,共开展文明随手拍、安全隐患直报等活动20余次,服务居民近千人次。

陕西丹凤县是劳务大县,仅武关镇人在南京就经营了700余家店面。在丁墙社区党委支持下,丹凤创业党支部多年参与“春风行动”,2024年配合雨花台区和丹凤县政府促进“点对点返岗”千余人,推介岗位300余个。支部书记李锋被家乡聘为“招商大使”,不仅在宁开展创业孵化,还积极宣传苏陕协作成果。2024年6月,“丹凤厨工”劳务品牌南京服务中心已在南京市雨丹协作劳务工作站正式揭牌。

雨花台区大力推行“党员牵引”模式,引导流动党员参与直播带货、家政技能等培训,通过带就业、授经验、办实事、引项目等,推动劳务输出千余人,助力流出地优质农产品外销超百万元,帮助流动党员“干有所为”。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