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社会建设

江中小村幸福“蝶变”

——感受先锋村、世业村新变化
发布时间:2017-09-26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郭 鑫 高 剑    

  201412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世业镇先锋村考察时强调,要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走进世业镇先锋村四季春高效农业园,眼前一片生机盎然。碧绿金黄的贵公子、穗大透亮的巨峰、紫玉圆润的夏黑……一串串葡萄垂在枝头,鲜艳欲滴;园内工作人员人头攒动,喜获丰收果实。村干部黄娟介绍说,“贵公子”品种最热销,每到周末很多游客前来采摘,供不应求。沿着黄娟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排5栋蔬菜高架大棚展现在眼前,“那就是201412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参观过的大棚”。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镇江市世业镇先锋村、世业村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以“党建+”理念带动群众致富,在绿水青山中追寻金山银山,共建幸福美好家园。 

  高效农业成为富民好路子 

  先锋村以高效农业为突破口,打造“先锋农业”党建品牌,探索出“支部找出路、党员当大户、群众快致富”的路子。 

  “习总书记的到来,无形中扩大了我们四季春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现在产出的葡萄、草莓、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销量都翻了好几番。”先锋村党总支书记聂永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几年前,聂永平牵头成立了四季春高效农业园,带领农业支部的党员们尝试高效农业。如今,空中草莓的种植面积翻了1倍,并向西新建了200多亩的133栋智能大棚,这里成了万亩果蔬基地的启动区。 

  高效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量上去了,用工量自然就大了,带动了大量村民就业。现在正值葡萄采摘、销售旺季,每天的用工量很大,农业园吸纳了当地30多名村民参与葡萄的采摘、包装、分销、物流配送等,他们既领工资又能学到技术。秋冬时,有机蔬菜、高架草莓要种植,除草、施肥、采摘等都需要劳力。53岁的蔡登华说,在园里打工,一年能挣1.5万元左右,自家田地也能照常耕种。 

  先锋村党总支发展高效农业,党员走在前,还带动了周边20多户村民参加种植。村民张家亮在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的过程中,自己也回家创业,种植了十几亩的水蜜桃。村党组织经常邀请农业专家给村民培训,“有时都请到大名鼎鼎的赵亚夫,来给我们讲种植实用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张家亮高兴地说。如果遇到销售问题,村里也积极帮助解决。 

  “种植户自己可以在微信上进行销售,村党总支也引进了‘亚夫在线’与苏宁云商销售平台,帮助村民进行农产品网上销售。”聂永平说。新型销售模式迎合了镇江、南京等周边城市居民的消费口味,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较好的销路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高效农业种植中来,更吸引了有实力的现代农业公司的入驻。 

  现在,润青公司、金色年华健康养生谷、江鲜养殖观光园等公司竞相入驻村里,其中仅润青公司项目一期就流转土地1076亩。公司总经理溪清介绍说,村里帮我们协调流转土地,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流转土地的农户每年也有800元每亩的保障性租金收入。 

  现在,先锋村集体收入从不足5万元突破为150万元。去年,村人均年收入已达19550元,村经营性纯收入超42万元。如今的先锋村还是农业村,但自然农业的背后正增添着科技的含量,村民们在绿水青山中挖掘着属于自己的那份金山银山。 

  乡村治理让农民安居乐业 

  走在世业镇世业村永茂圩一条500米的水泥路上,两旁粉墙黛瓦、绿树成荫。201412月,习总书记从桥边径直走过来,转进78岁的村民洪家勇家,一进院子就走进厨房,揭开锅盖,看看洪家的日常生活。当进入堂屋时,习总书记指着墙上的画说:“你们以后的生活比画还美。” 

  跟在一旁的村党总支书记张巨平牢记使命,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发挥组织优势,从改善村居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做起。目前,村里的老旧电线全部改在地下,村民家庭卫生间全部改为水厕;村里污水管网也已建好,污水统一排放到镇里的污水处理站。 

  村容村貌为之一新,村民的民风民貌怎么提高?村党总支积极创建“平安先锋”党建品牌,成立了党员治安巡逻员、党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党员社工服务员3支队伍。“银发”党员先锋队伍,将“两学一做”与“明村规”“谈农事”“解难题”结合,围绕服务群众、服务村民,开展送技术、送服务、送温暖活动。目前,已调解矛盾纠纷135起,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走进村委会一楼的调解室,墙壁上张贴着党员矛盾纠纷调解队每位调解员的照片及简介。一些退休村干部、老党员根据自身条件、个人特点和素质,自发寻找合适位置,他们凭借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良好的社会威望成为调解矛盾纠纷的“能手”。其中,晏协江、夏巨桃、崔荣盛三人曾长期担任村支书一职,村里威望高,是调解成功率很高的“土专家”。 

  “村里是小事天天有,大事三六九。”夏巨桃介绍说,“我们老党员发现问题,立即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老夏不认为自己有多神奇,只说因为他几十年来为人正派,讲道理人家愿意听。 

  “有这些党员的义务奉献,我们不再被农村鸡毛蒜皮的小事拴住,也不会让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演变成无法收拾的闹心事,可以腾出精力一心谋发展。”张巨平感慨说。村里房屋拆迁、土地流转、修筑道路、计划生育、邻里关系、赡养老人、留守儿童等繁杂事项,甚至如禁烧秸秆这类在农村处理最棘手的难题,如今在世业村都能够得到顺畅解决。 

  脱贫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家里原来有7亩地,一年纯收入才3000多元,老公身体不太好,小孩还在读书,日常生活还要开支,经常入不敷出。”说起以前的日子,先锋村50多岁的村民王秀兰愁上眉头。现在,土地流转给了润青公司,除了有土地租金一年还有近2万元的打工收入。像她这样50多岁的农民,在家门口打工,还能照顾家里,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目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先锋村仍有31户。为让他们早日脱贫,先锋村党组织积极依托引进的现代农业项目,以项目扶贫为重点,吸引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融入到高效农业发展中来。老百姓通过土地入股,获得租金收入,年底还参与土地分红,平时在农业园里打工又获得劳务收入,这极大地增加了贫困村民的收入。对一些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户,村党组织成立了慈善基金,对他们进行节日慰问、发放抚恤金等。 

  为消除贫困人口,提高低收入农户致富热情,先锋村成立了“村党组织+党员中心户+党员”的三级联系帮扶网络,以村党组织书记包户、“党员中心户”联户、党员种植大户带户等多种形式,进行精准帮扶,扶贫扶技帮助村民脱贫。2016年,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表彰会上,村书记聂永平获得了脱贫致富奖。 

  在世业村,村党总支党员干部每个月都到困难党员家中送学,及时把党的政策和关怀送到家中,既扶贫更扶志、扶信心,让困难党员群众真正振作起来。同时,“银发”老党员们向群众喊出“党员在你身边,有事与我联系”的口号,及时发放党员连心卡,开展走访慰问困难户、为五保户送温暖等活动,积极为村民排忧解难。 

  同时,世业镇各村社围绕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的需求,建立了扶贫电子数据库和信息化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联网运行、信息共享,为社会扶贫提供准确信息,推进了扶贫资源供给与扶贫需求的有效对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整合力量,对扶贫资金、项目、人才、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集成,提高了扶贫实效,真正做到了脱贫路上一个都不少、一户都不落。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