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社会建设

聚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

发布时间:2025-03-1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姜爱军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为新时代做好残疾人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我省共有残疾人约479.3万人,其中持证残疾人175万人。在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下,江苏在全国率先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和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免费救助制度,率先实行残疾人从学前到大学免费教育,率先全面开展基层残疾人之家建设,率先建成较为完备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超过98%,残疾人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8万元,残疾人生活发展状况持续改善。残疾人事业是底线事业、更是标杆事业,残疾人的幸福安康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底色和成色,必须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 

  聚焦政治引领,更加坚定地团结引导广大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残联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必须坚决扛起把党的意志和主张宣传落实到残疾人群体的政治责任。 

  持续强化政治引路。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残疾人工作决策部署贯通起来,把残疾人事业发展放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中去谋划,放在让人民生活幸福国之大者的高度去推动,深学细悟、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用实际成效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持续强化思想引领。面向广大残疾人持续开展学听跟活动,把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作为重点,探索更多亲和力强、契合度高的宣传教育手段,进一步带领广大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持续强化价值引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时关注残疾人思想动态,深入挖掘残疾人自强模范、助残先进等典型事迹,借助身边典型现身说法,增加残疾人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实践认同,用社会正能量把广大残疾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聚焦应享尽享,更富实效地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牢牢兜住残疾人基本民生底线,落实残疾人各项福利保障政策,加大残疾人社会救助力度,推动建立多元化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全方位织牢残疾人社会保障网。当前,我省正按照普惠+特惠的原则构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应更强调特惠,针对残疾人特点作出专门制度性安排。 

  紧盯社会救助基本面。将残疾人作为低收入人口认定重点对象,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以及监测帮扶范围。困难和损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普遍纳入医疗救助,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特别是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加强对残疾人的保护和救助,确保应救尽救。 

  增加福利保障受益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单人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有序推进补贴标准城乡一体。全省目前有12个设区市残疾人两项补贴扩面到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惠及残疾人超百万人次。在同等条件下,基本住房保障应对残疾人优先安排、倾斜照顾,改善残疾人居住条件。 

  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在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基础上,推动更多残疾人康复项目进医保,推动需要长期照护残疾人护理险、残疾人商业综合保险全覆盖,有效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目前,我省130多万残疾人参加了商业综合保险。 

  聚焦赋能增收,更大力度地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稳得住、进得好、行得远 

  就业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要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创造条件让残疾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创新创业增收致富。 

  着力发挥政策效能。继续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统筹用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措施,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落实好残疾人就业奖补政策。着力发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杠杆作用,推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困难残疾人的兜底帮扶,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确保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着力强化培训赋能。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互联网新业态职业技能和定岗定向定人培训,完善企业与残疾人供需对接机制,提高培训就业转化率。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暨残疾人展能活动,引导残疾人积极投身技能提升。 

  着力挖掘就业潜能。积极开展走访拓岗促就业”“创响江苏等专项就业创业活动,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形式,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做好残疾高校毕业生一对一帮扶,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帮助其申领补贴和就业创业。结合乡村振兴,扶持农村残疾人参与富民强村产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目前,我省残疾人就业率已6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聚焦可感可及,更可持续地推动残疾人公共服务普惠化、均等化、便捷化 

  紧扣残疾人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服务需求,努力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水平。 

  做优残疾人康复服务。加强残疾预防,落实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残疾发生。实施科学康复,加大精准康复服务供给,重点抓好儿童早期抢救性康复治疗、成人社区康复服务保障,推动人人享有高质量享有转变,我省目前每年康复救助残疾儿童约3.5万名。 

  做细残疾人托养服务。分层分类开展残疾人寄宿制托养、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服务,实施残疾人之家提升行动,制定《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规范》省级标准,积极探索残疾人托养与长期护理险的有效衔接。目前,全省已托养服务残疾人10.2万人。 

  做活残疾人文体服务。培育挖掘更多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文化体育项目,常态化开展残疾人文化周、健身周、文艺走基层等活动,组织残疾人参加残疾人艺术汇演和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聚焦残奥会、残运会等重大赛事,保持江苏残疾人竞技体育优势,我省已连续六届残奥会金牌数、奖牌数位列全国第一。 

  做实残疾人维权服务。保障残疾人平等受教育权利,办好高水平特殊教育,促进特教和普教有机衔接,落实好残疾学生教育补贴补助政策,让更多残疾人通过接受教育提升素质。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办法》,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和设施管理,让残疾人走得出去、走得安全。 

  聚焦强基固本,更具广度地支撑事业发展基础聚合力、添动力、增活力 

  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扶残助残活动,最大限度消除各种有形无形障碍,为残疾人营造更加公平友好的发展环境。 

  加大残联组织改革。强化基层残联组织功能,推动将残疾人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基本权责事项清单、社区工作事项清单,融入基层治理工作大局。加强村(社区)残协规范化建设,丰富残协服务。改进服务残疾人能力水平,深化残疾人家庭入户访视工作,加快智慧残联建设,推进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一件事 

  壮大社会助残力量。广泛传播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推动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助残文化和文明风尚。加强助残社会组织和助残志愿组织培育发展及规范引导,支持发展残疾人公益慈善事业,做强茉莉芬芳社会助残服务品牌。目前,全省共有助残社会组织538个。 

  扩大科技助残影响。鼓励相关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助残服务业发展,研发适合残疾人使用的产品,促进人工智能、神经修复、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在残疾人领域加快应用,让科技更多惠及残疾人民生。目前,我省正在开展辅具科技改变生活项目,逐步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 

  (作者系江苏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