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生态建设

加快形成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机制

发布时间:2022-03-16     稿件来源:《中国环境报》( 2022年03月14日 )     作者:宋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这为我们做好“双碳”工作、促进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既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大战略举措。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是各自孤立的四项工作,而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不能单打一,必须协同推进。

  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高碳能源结构和高能耗、高碳产业结构问题,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呈现出显著的同根同源性。无论是能源企业还是传统能源地区,降碳和减污,方向是一致的。

  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能倒逼各地各部门将“扩绿”作为必要的手段,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相关考核目标将有力推动地方政府把绿色低碳的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比如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同时,也将激发行业技术创新变革,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

  从另一个方向看,扩绿、增长能为降碳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让降碳工作更科学、更持久。这其实就是“双碳”工作的方法论。

  从山东东营胜利油田,到陕西榆林化工企业,再到山西晋中热电公司,最近几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能源企业,频频谈及“双碳”工作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

  先立后破,就是要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双碳”目标,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短期内不能放弃传统化石能源,更不能背离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关键是做好减排降耗,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一方面,清楚认识煤炭“压舱石”的作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实现煤炭从原料到材料、由低端到高端的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同时,要一手做“减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一手做“加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低碳政策是实现降碳减污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银行在去年11月创设了一种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即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专门对煤炭相关产业的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这种新型绿色金融体系,不再仅仅对新能源行业提供支持,而是着眼传统化石能源的低碳转型。

  推进“双碳”工作,目标上要坚定不移,策略上要稳中求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必须在全国层面上统筹考虑、协同推进,决不能偏重某一方。

  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科学把握节奏,稳妥有序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