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盐运河又称运盐官河、泰州运盐河、通泰运盐河、老通扬运河等,最早系西汉文景年间吴王刘濞动员民力开凿,西起扬州茱萸湾(即今湾头镇),东至如皋蟠溪,后又逐步延伸至南通九圩港,全长190多公里,比隋炀帝开通的通济渠早780多年,比元代京杭大运河贯通早1400多年,历史上是盐、粮运输的主要通道。古盐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漕运经济的发展、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改革开放后对外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中都留下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在大运河全线具有特殊地位。
紧扣“依托大运河支线老通扬运河形成的盐税文化与江淮交融水城文化的集中展示区”的定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古盐运河文化遗产,这就要坚持系统化思维,将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与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区域发展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经济、生态、文化和水、岸、城两个三位一体建设,努力把古盐运河打造成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使古盐运河成为一条生态之河、文化之河、经济之河、开放之河。
坚持生态优先,打造高颜值的生态长廊
严格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细化完善古盐运河遗产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因地制宜完善服务设施,推进滨河绿化景观建设,努力保持古盐运河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延续性。
加强生态空间管控。结合泰州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保护需求,将国家级生态红线纳入市域空间管制的禁建区,将省级生态空间管控区纳入限建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做到应保尽保。积极构建“一带、两环、两廊道”的蓝绿生态廊道,即以长江水道生态涵养带为“一带”,重点保护长江水域、滨江湿地、江中洲岛和长江大堤防护林,强化长江岸线和沿江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以泰州中心城区双水绕城为“两环”,重点加强河道沿岸污水管网改造,疏浚连通河流水系,提升生态绿化建设水平;以引江河—新通扬运河—泰东河水生态廊道、南官河—卤汀河水生态廊道为“两廊道”,重点加强水源地保护,合理控制沿线城市发展规模和强度,保留足够的生态开敞空间。
严格准入管理制度。将古盐运河主河道两岸各500米范围内划定为核心监控区,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规划和严格管控。核心监控区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实行负面清单准入管理制度,严禁新建扩建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矿企业等项目,限期拆除违规占压运河河道本体和岸线的建筑物,推动不符要求的已有项目和设施逐步搬离。核心监控区的非建成区严禁大规模新建扩建房地产、大型及特大型主题公园等开发项目,保护运河沿线整体空间形态。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建立健全河长管理体系,开展大运河文化带泰州段及相关河道沿线湖泊生态修复,重点做好古盐运河引江河以西段、塘湾集镇段河道整治和水生态修复。加强兴化市西北湖荡重要湿地、大纵湖重要湿地、蜈蚣湖重要湿地、溱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凤城河水系等管控,做好水系保护及河道生态护岸工程、沿岸植被修复工程建设。
坚持融汇古今,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长廊
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通过文旅游线串联沿线国家文化公园及重要旅游资源,彰显大运河文化带泰州段的文化价值与特色,实现泰州全域旅游健康发展。
深挖内核,彰显古盐运河文化特质。古盐运河书写了一部气势磅礴的运河盐税史,见证了大运河在整个国家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伴随盐运盐税的兴盛,繁衍出相应的文化、经济、政治内涵影响深远。古盐运河沿线至今仍留存着许多古迹典故,仅宋代就有三位名相吕夷简、晏殊、范仲淹先后出任过泰州的盐监官,元末有盐丁出身的农民领袖张士诚、灶户出身的哲学家王艮,清代有盐民“布衣诗人”吴嘉纪、盐赋官“扬州八怪”之一的高风翰,林则徐还在泰州勒石立碑等,留下了税务桥、税碑亭、税务街等历史文物和传统街巷诸多遗迹,堪称古盐税文化的活化石。要贯通运河文化主动脉,按照“独一无二盐运河”的理念思路,将运河沿线盐税文化亮点挖掘出来、串连起来,建设独具韵味的盐税文化水上历史长廊。
活态利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依托历史文化、田园水乡、健康美食等资源,培育开发运河主题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一是历史文化游线。以古盐运河为纽带,突出展示泰州盐税文化。推进江苏盐税文化博物馆二期工程,重点保护税务桥遗址,发展南山寺、泰州吉祥文化园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二是现代水乡游线。泰州与运河相伴共生,依运河而兴的古镇、古村众多,可重点打造乡村文化体验式旅游产品,完善沿线各类自然生态资源景点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和景观风貌,打造人性化的生态旅游平台。三是红色文化游线。泰州是红色名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陈毅三进泰州等都发生于此,可以结合古盐运河周边各地红色景点做好线路开发,联动展示泰州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加强交流,促进运河文化传播弘扬。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展示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新貌,展示古盐运河泰州段的风土人情,普及运河文化遗产相关知识。不断扩大文化遗产展示范围,走进社区、学校,组织公众免费参观遗址公园、博物馆,普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不断创新展示手段,把各类古盐运河文化论坛活动与现有梅兰芳艺术节等重要演艺活动有机结合,强化宣传效应。要在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讲好泰州古盐运河故事,提升城市影响力。
坚持融合创新,打造高效益的经济长廊
古盐运河泰州段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是一项有着重大文化价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性项目。要充分发挥“文化+”功能,推动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与科技、旅游、商贸、农业、体育、大健康等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突破行业壁垒,打开产业空间,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坚持融合创新,做大做强古盐运河优势特色产业。致力做靓“凤城河”文化核,打造活态传承、创意休闲的“最吉祥”街区。致力与大健康产业发展融合,以古盐运河及其周边区域为核心,发展集养生、养老、理疗、运动、保健、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致力与休闲旅游发展融合,打造古盐运河休闲旅游线路,使运河沿线成为领略运河风情、感受健康幸福的旅游度假目的地。致力与创意产业发展融合,萃取运河文化特质要素,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戏曲艺术、老行当日用品产业和数字文化产业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开发具有泰州特色的旅游衍生品和文化创意产品。
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探索运河文化带项目建设新途径。注重项目招引,围绕古盐运河文化带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发展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招引一批龙头项目、旗舰项目。以梅兰芳戏曲、黄桥凤灵音乐等品牌招引在国内国际上有久远影响的项目,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积极争取省文旅发展基金支持并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多元社会资本参与大运河文化带泰州段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工程。□
(作者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泰州报业传媒集团理论评论部主任)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