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州市云龙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工作要求,积极顺应“百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文旅特色资源优势,高站位规划发展文旅产业,创新思路方法促进文旅融合,形成“龙头项目引领、业态培育焕新、文化破圈融景”的良好局面,文旅消费新活力加速释放,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荣获30余个国家级、省级文旅体荣誉称号。2024年,云龙区游客接待量1223.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2.07亿元,文旅消费规模保持全市第一。
以“全域协同”为关键统领,增强文旅商融合发展关联性。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云龙区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将其作为主导产业打造,先后列入全区“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强化规划引领,做好宏观设计,明确发展思路,为文旅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常态化调度安排文旅产业相关工作,专题研究部署文旅市场安全及服务保障工作,创新建立文旅市场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由区文体旅局牵头,区商务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相关街道等各司其职、密切协同、形成合力,高位推动文旅市场安全有序、繁荣活跃。二是链接景区资源,优化产品供给。多年来,云龙区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内涵,持续强化文旅资源整合,做优做精户部山(回龙窝)等众多景区景点,以点带面打造多维一体的旅游发展框架。汉文化景区精心打造狮子山楚王陵地宫、汉兵马俑博物馆、水下兵马俑馆、汉画长廊、汉画像石解密馆等核心景点,讲好汉文化“源起故事”;户部山景区立足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围绕讲好“彭城往事”,在户部山崔家大院引入翰林书社、戏剧研学、艺术空间,开设崔焘新政等情景剧,推出书法、古琴、剪纸等非遗体验项目,增设小剧场、脱口秀等夜间文旅项目;大龙湖旅游度假区全面改造提升,完善河湖岸线功能、建设沿湖亲水岸线,建成桃花岛及鸟岛、沁水湾商业街区等休闲娱乐配套设施,荣获“江苏省首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江苏省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云东印巷街区立足高质量打造新潮历史文化街区,招引入驻淮海经济区首店钟书阁、繁花乐等特色文旅业态。定位“慢生活、乐享受、品文化”的云东印巷街区,成为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的亮点。
以“主客共享”为内在逻辑,把握文旅商融合发展大趋势。聚焦市场需求、游客体验、场景再现,精心策划活动,丰富游客体验。一是丰富文旅活动多样性。策划举办高品质文旅活动,利用户部山、回龙窝等,开展常态化旅游演出。依托汉文化旅游节,推出汉风主题巡游活动、“生于汉家·爱我中华”汉文化系列研学活动、“国潮汉风华裳盛世”汉服新秀大赛等。将传统文化创新表达,举办“活力云龙”中秋古风非遗运动会,安排体验古代蹴鞠、锤丸、木射等非遗运动、趣味运动。大力培育引进演唱会、小剧场、微电影等演艺、媒体、创意新势力,放大“演出经济”效应,带动巨量消费。二是增强文旅活动体验感。推出一系列“多彩非遗”“博物馆研学游”活动,让文物活起来,让非遗火起来。丰富文化体验项目,创新打造徐州首家区级非遗文化传承展示专题馆,组织丰富的非遗市集、非遗展演和非遗沉浸式体验活动。创新穿汉服、行汉礼、赏汉乐、观汉舞、书汉字、品汉宴等特色文化体验性项目,实现汉文化场景化、活态化、体验化,多次登上央视新闻。三是推进文体旅深度融合。打造体育品牌赛事,承办全国中学生轮滑锦标赛、江苏省青少年游泳锦标赛等系列体育赛事。推动大众化健身活动与地域特色运动相结合,创新举办“活力云龙”健康跑、非遗民俗体育大巡游等特色体育活动,在赛事中融入云龙文旅元素,促进体育竞赛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以“彭城文脉”为基因内核,彰显文旅商融合发展辨识度。全力彰显彭城历史文化、探寻徐州城市记忆、汇集特色文旅消费、推出特色精品旅游产品,打造体现彭城历史文脉的徐州城市文化名片。一是集中展现文脉赓续新面貌。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城市历史文脉片区规划。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全面保护、专业保护、保护真实载体和历史环境、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保护原则,全面梳理挖掘历史记忆、古城符号和文化元素。补齐示范段公共服务、公共资源短板,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解决公共配套等民生问题。二是突出抓好文化创意新发展。加强历史文物挖掘、整理、阐释和展示,提升保护修缮、活化利用水平。推动户部山古民居、戏马台、崔焘故居等文化资源市场化运营,持续办好城市会客厅·南山思享会等主题文化讲堂,定期邀请文博文物、城市规划、历史民俗等领域专家,多维度解读徐州文脉。举办“传承徐州文脉·讲好云龙故事”讲解直播大赛,搭建文化传承、展示、交流平台,让各类群体主动、深入参与文化传承,讲好文脉故事。三是精心打造旅游休闲新场景。在保持风貌协调基础上,对街区空间、交通、业态、旅游进行统一规划,持续提升服务品质,精心打造“户部山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标志性打卡点等新型体验空间,推进文旅商融合和人文烟火繁荣集聚。结合徐州历史文脉传承建设(“彭城七里”历史文脉城市更新项目),深度梳理挖掘云龙段项目,招引户部山汉王府饮食博物馆、物华大厦汉服基地等文旅项目落地,大力推进老东门今雨街区等新潮文旅项目落地,招引入驻淮海经济区首店钟书阁、五味剧全、盛唐古色、本土品牌许老八、丰县味道、怪味愚,以及新潮网红品牌奶油熊猫、繁花乐等特色文旅业态,满足众多游客不同需求。
以“场景赋能”为重要切口,打造文旅商融合发展新矩阵。一是丰富文旅体验项目内涵。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引入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书法、古琴等非遗体验项目,搭建小剧场、文创商店、咖啡店等打卡点,让游客感受别样文化体验。汉文化景区推进“大文化、小场景”打造,增加国宝微鉴等馆藏文物互动体验栏目,古代武备体验厅设置射箭、拓印、扎染印等研学体验项目,被央视新闻专题报道。二是引进文旅消费多元业态。引入文旅商新业态,紧抓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点,打造汉服体验中心。打造微度假文化空间,构建国潮汉风馆“小剧场+”的文化艺术模式,形成“品茗观戏、非遗研学、文化交流、商务会谈、直播带货”为特色的文化艺术空间。精心打造“湖畔有好市”,创新性引入时尚演艺、趣味体验、文艺展览等多种元素,为市民游客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沉浸式的文旅产品。三是打造特色文旅活动品牌。结合传统佳节及重大主题节日,创新开展线上线下文旅主题活动,打响“快哉徐州·乐在云龙”品牌。以“月夜悦云龙”文旅夜经济为主题,打造“户部山月光市集”等新场景,获评“省级十佳夜市”“省体育消费场景典型案例”“省级文旅消费热门新场景”等。打造“楚集汉市”特色项目,利用云龙山庙会、文庙开街、大龙湖风筝节等契机,在热门人气地点布设汉阙门楼汉车展位,凸显徐风汉韵,推进文旅品牌建设。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云龙区委书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