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政治建设

超越“二分法” 引领国家和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16-11-07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唐亚林    

   中国共产党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执掌国家政权之后,将政党内嵌于国家和社会范畴之内,领导国家和社会发展。这是中国国家制度体系的构建逻辑,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国家制度体系之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现代西方政治学说中,对国家制度体系的认识,主要囿于“国家—社会二分法”。其中,政党划归社会的范畴,主要发挥代表和表达的功能。在此框架下,作为“元制度”的国家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代议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公民权利制度、央地制度等,其他诸如选举制度、任期制度、政党制度、财政制度、福利制度等都是“派生的制度”。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不仅具备政党组织的代表和表达功能,而且超越了西方的狭隘分类法和党派利益、短期利益束缚,具备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功能。

  布局“三大框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至此,开启了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历程。把握这一点,可以从“元制度”“基础制度”“具体制度”三个层次予以理解和分析。

  具有初始意义和决定作用的,主要有两大“元制度”:第一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构建人民当家作主的“元制度”。第二个,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和社会领域内构建执政地位的“元制度”。其内容体系包括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具有核心意义和重要作用的,主要是三大领域的“基础制度”。在国家领域,包括政治制度方面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央地制度等,经济制度方面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法律制度方面的依法治国制度等。在社会领域,包括协商民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领域,包括决策制度、干部制度、问责制度等。

  具有重要意义和具体作用的制度,主要是六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制度”。它们分别为经济领域的市场经济体制、财政体制等,政治领域的选举体制、行政体制等,文化领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制等,社会领域的社会福利体制等,生态文明领域的环境保护体制等,党的建设领域的组织体制、反腐倡廉体制等。

  建设连接落地机制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还需要强化连接机制与落地机制建设。具体来看,主要包括责任机制、回应机制、程序机制、透明机制、参与机制、协作机制、绩效机制等内容。

  现代政治组织有效运行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无论政党,还是国家组织,乃至社会组织,甚至各类组织中的个人,只要掌握了权力,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否则就是“有组织地不负责任”。这种内生于组织与岗位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中之重,起到了引领、联动和示范的作用。

  回应机制是一个组织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关键。对外部需求的及时关注与有效回应,推动着组织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进而促使组织处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开放境地,避免在封闭僵化中自取灭亡。

  程序机制是组织赖以有效运作的操作性步骤、规范与程式。没有程序性机制为保障,就难以保障实体性公正的获得和分配,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性共识。

  透明机制是将凡涉及公权力运作的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的过程。它既包括办事信息,又包括流程信息,还包括决策与执行过程信息,甚至包括掌握公权力的个人的财产信息。

  参与机制是让大众通过各种程序性规定,参与到公权力的决策、执行、监督与评估过程中来。

  协作机制指的是组织内部之间、组织与外部之间、组织与公民之间保持信息沟通、行为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目的是推动合作绩效的明显增进。

  绩效机制强调的是,任何组织活动都需要计算成本与效益之比,以最大限度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和资源消耗量、获取最大的结果产出之目标。现实生活中,绩效机制往往通过民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和认同度来衡量,是执政党和政府获得民众持续性认可和稳固性支持的关键性指标。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