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在我国,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承担着组织和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的职责,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一章中指出,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的实际效能,要通过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体现出来。1921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其宣言中就明确提出,要用劳动者的“组织力”“谋改良他们的地位”。党的二大通过的决议案提出,“工会是为什么成立的?工会就是保护工人切身的利益和为工人的利益奋斗的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之时,鲜明提出“本会以团结全国工人,图谋工人福利为宗旨”,把“保障工人利益,设法解决救济及职业介绍等事项”作为基本职责之一。1948年8月,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规定:“本会宗旨为团结全国职工,保护工人利益”。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颁布实施,规定工会有保护工人、职员群众利益,监督行政条例执行情况,改善工人、职员群众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各种设施的责任。1983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听取全国总工会筹备中国工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汇报时,强调“工会的性质和任务应该是在党的领导下,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为工人阶级办事的群众性组织”,“工会一定要面向工厂、面向工人,密切联系群众,反映职工的呼声和要求,真正成为‘职工之家’‘工人之友’”。1994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01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正式确定为我国工会的基本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会维权服务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些重要论述,为工会履行和拓展基本职责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100年来,我国工会在党的领导下,一直为争取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而努力奋斗。革命年代,工会坚持把团结全国职工与保护职工利益统一起来,争取中国工人阶级的解放,废除旧的劳动管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工会坚持把发展生产力和维护职工利益结合起来,确立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作方针,实行民主管理,真正实现工人阶级当家作主。改革开放以来,工会坚持把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与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引导职工群众自觉维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1953年5月工会七大、1983年10月工会十大、2003年9月工会十四大通过的工会章程修正案中分别提出工会的任务之一就是经常关心工人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劳动条件,并应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地改善工人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工会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立“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树立“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工会维权观,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进入新时代,我国工会积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不断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会的奋斗目标。2018年中国工会十七大通过的现行《中国工会章程》将基本职责拓展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
当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劳动关系的确立与运行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职工队伍内部结构、就业形态、技能素质、权益实现等方面发生诸多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会要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把群众观念牢牢根植于心中,哪里的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哪里的工会就要站出来说话。面对新形势,坚守工会维权服务的职责,就要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眼有效发挥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工会从传统的维权向全面服务转型。一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参与推进稳就业保就业,加大对职工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权益维护力度,健全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持续参与破解欠薪难题。二是积极参与推动相关制度文件制定修订,健全和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和落实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三是解决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切身利益问题。不断完善工会维权服务工作体系,建好用好服务职工阵地,在服务大局中体现担当作为,把党的关心关怀送到职工群众心坎上。四是坚持从职工群众中来,到职工群众中去,创新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进一步激发工会组织生机和活力。五是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健全已有的组织基础,把组织和工作覆盖向新兴领域有效延伸,吸引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高度关注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变化,高度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把握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特点规律,增强工作前瞻性、主动性。六是教育引导工会干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基层一线和职工群众,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工作成效取信于职工群众,使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可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