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刊辑要

【江淮】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发布时间:2025-04-17     稿件来源:《江淮》2025年第3期     作者:代长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立足之根和万业之本,是党百余年接续奋斗的历史结论和重要法宝,是文化强国的精神之基和中华文明的应有之义,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一、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以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为根本 

  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作为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根本。党的文化领导权本质上是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重点在于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世界多极格局正在形成,意识形态斗争更加隐秘、激烈,文化霸权借助全球化产生广泛影响。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对我们进行思想侵蚀和文化渗透,别有用心地设置各类议题对我国国际形象进行矮化、丑化和黑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就要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铸就社会主义新辉煌的强大动力,为坚持党的执政地位,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化霸权和精神入侵,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思想保证、文化支持和方向引领。 

  二、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以坚持走自己的路为关键 

  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和中国的实际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必须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立足中国实践、创造中国理论,一以贯之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或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走自己路的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奋起、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真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道德价值时所说的:“如果我们的人民不能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而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那就真正要提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不断推进伟大事业的重要前提和必由之路。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三、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以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为动力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与文化主体性的提出是推进文化繁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应有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漫长的变革和演进中培育了自身的文化主体性,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了立身之本和力量之源。“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历史一再证明,文明兴衰与否,关键在于文化主体性。必须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以文化自信自立、精神独立自主保障和支撑现代化建设。中华文化主体性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中华文明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滋养了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世界,涵育了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鲜明特征,确保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有着宏阔纵深的历史积淀和坚实厚重的文化根基。 

  四、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使命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中华文明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基因,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根脉。民族的崛起或复兴无不伴随着精神的独立自主和文化的自信自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家园、价值追求和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发扬自身精神独立性的同时,充分尊重世界各国文明的精神独立性。我们要从中华文明中开掘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历史根基,找寻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文化纽带,读懂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密码。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就是要保持中华民族的精神自立,延续中华文明的历史文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内涵,全面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神实质,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融汇点,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文化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以深邃底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指向和世界文明演进的内在规律,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崇高使命。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最终要落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状态和生动实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真理价值、强大精神力量、博大文化情怀和鲜明实践品格,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淮北师范大学研究基地)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