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风采 | 基地目录

江苏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

发布时间:2014-12-09     稿件来源:江苏社科网    

一、组织机构

研究基地采取主任负责制,研究成员主要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暨河仁社会慈善学院教师组成,同时聘请了国内部分专家作为兼职研究人员。主要研究人员如下:

周晓虹,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主任

陈友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成员

张鸿雁,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成员

翟学伟,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成员

张玉林,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基地成员

方长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基地成员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兼职研究员

  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兼职研究员

  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兼职研究员

李路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兼职研究员

彭希哲,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兼职研究员

二、基础建设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暨河仁社会慈善学院坐落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独立拥有一万多平米的大楼一座。研究基地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内拥有300平米的办公用房,其中独立办公室六间,小型会议室一间,中型会议室一间。并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必要的办公设备。

三、活动开展

基地先后与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省慈善总会、江苏省红十字会、河仁慈善基金会、华民慈善基金会等机构展开了合作交流,就推动社会治理与社会组织发展等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截止201411月底,基地共举办《河仁慈善论坛》46期,举办了《首届中国(南京)公益事业发展论坛》等学术研讨会10多次,创办《中华公益》杂志(内刊),举办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大赛等。

四、人才队伍

基地依托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暨社会学院师资力量,围绕基地课题组建研究队伍,通过研究与教学等,已经形成了一支社会治理研究团队,并培养了一批社会管理创新人才。

五、重要成果

围绕江苏社会管理创新开展研究,已经取得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主要如下:

(一)研究报告

1、《社会管理创新的国际国内经验》

2、《社会组织培育与集中管理的经验研究——以南京市博爱梅园为例》

3、《基层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的有效融合:以南京市工商管理与社区管理的 “双网对接”模式为例》

4、《职能部门的流程再造与基层政府的效率和效能研究》

(二)专著

1、《向死?向生?——中国公益观察201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2、《向恶?向善?——中国公益观察201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三)学术论文

1、中国养老制度设计问题与认识反思,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2、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及其面临的体制性难题,思想战线,2012年第3期。

3、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人口学刊,2012年第4期。

4、关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几个问题,人口与发展,2012年第4期。

5、关于人口老龄化几点认识的反思,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第6期。

6、仅靠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人民日报,2013414日。

7、减少婚姻焦虑,须从完善公共政策做起,探索与争鸣,2013/05

8、社会变迁与老年文化重构,人口与发展,2013年第5期。P78-88

9、住房公积金制度:问题、出路与思考,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10、中国的社会组织培育:必然、应然与实然,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11、制度隔离背景下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何以可能?人口与发展,2014年第3期。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