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机构
研究基地采取主任负责制,研究成员主要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暨河仁社会慈善学院教师组成,同时聘请了国内部分专家作为兼职研究人员。主要研究人员如下:
周晓虹,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主任
陈友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成员
张鸿雁,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成员
翟学伟,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成员
张玉林,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基地成员
方长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基地成员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兼职研究员
李 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兼职研究员
张 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兼职研究员
李路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兼职研究员
彭希哲,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地兼职研究员
二、基础建设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暨河仁社会慈善学院坐落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独立拥有一万多平米的大楼一座。研究基地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内拥有300平米的办公用房,其中独立办公室六间,小型会议室一间,中型会议室一间。并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必要的办公设备。
三、活动开展
基地先后与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省慈善总会、江苏省红十字会、河仁慈善基金会、华民慈善基金会等机构展开了合作交流,就推动社会治理与社会组织发展等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截止2014年11月底,基地共举办《河仁慈善论坛》46期,举办了《首届中国(南京)公益事业发展论坛》等学术研讨会10多次,创办《中华公益》杂志(内刊),举办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大赛等。
四、人才队伍
基地依托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暨社会学院师资力量,围绕基地课题组建研究队伍,通过研究与教学等,已经形成了一支社会治理研究团队,并培养了一批社会管理创新人才。
五、重要成果
围绕江苏社会管理创新开展研究,已经取得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主要如下:
(一)研究报告
1、《社会管理创新的国际国内经验》
2、《社会组织培育与集中管理的经验研究——以南京市博爱梅园为例》
3、《基层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的有效融合:以南京市工商管理与社区管理的 “双网对接”模式为例》
4、《职能部门的流程再造与基层政府的效率和效能研究》
(二)专著
1、《向死?向生?——中国公益观察201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2、《向恶?向善?——中国公益观察201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三)学术论文
1、中国养老制度设计问题与认识反思,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2、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及其面临的体制性难题,思想战线,2012年第3期。
3、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人口学刊,2012年第4期。
4、关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几个问题,人口与发展,2012年第4期。
5、关于人口老龄化几点认识的反思,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第6期。
6、仅靠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人民日报,2013年4月14日。
7、减少婚姻焦虑,须从完善公共政策做起,探索与争鸣,2013/05。
8、社会变迁与老年文化重构,人口与发展,2013年第5期。P78-88。
9、住房公积金制度:问题、出路与思考,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10、中国的社会组织培育:必然、应然与实然,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11、制度隔离背景下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何以可能?人口与发展,201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