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社会建设

“158”雷锋服务站的“心”收获

发布时间:2025-03-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许慧玲    

  2012年初的南京南站,寒风夹杂着春运的喧嚣,我站在“158”雷锋服务站的门口,望着那辆印有雷锋头像的铁质手推车,心中涌动着敬畏与忐忑。那是我加入“158”雷锋服务站的第一天,当时的我,还不完全明白雷锋车背后的分量——它承载的不仅是南京站57年的坚守,更是一代代人用行动诠释的为人民服务的信仰。 

  服务的真谛,就是为了这份看见 

  158雷锋服务站,寓意义务帮,是南京站专门为老、幼、病、残、孕等有困难的旅客提供义务服务的班组。1968年,南京站建站之初,客运员李慧娟积极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带头自发成立党员学雷锋小组,义务帮助旅客运送行李、购买车票、缝补衣物等,为旅客排忧解难。雷锋精神就此在南京站扎下了根。1986年,孙燕光师傅自制了一辆平板车,帮助年迈、残障行走不便的旅客拉行李、送站上车,这辆平板车被旅客们亲切地称为雷锋车雷锋车推了39年,也将雷锋精神传播了39年。2000年,158雷锋服务站正式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国劳模李慧娟,铁道部劳模孙燕光、施凤英等一代又一代158人接力传承雷锋精神,逐渐形成了敬业爱岗甘当螺丝钉,无私奉献甘当践行者,温暖社会甘当一团火158精神,让千百万过往旅客心沐阳光、温馨出行。 

  初入158,我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面对特殊旅客,沟通成了最大的难题。他们或沉默戒备,或焦躁不安,我笨拙的关怀常常碰壁。记得第一次推轮椅送一位截肢的阿姨,她低头不语,我手足无措,连一句安慰的话都说不出口。直到前辈施凤英师傅告诉我:务不是流程,是用心感受他们的需求。这句话如醍醐灌顶,我开始观察旅客的眼神、动作,甚至呼吸的频率。后来,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类似义务帮扶的经验和做法,得出的结论是,想要做好我们这份工作,最主要的是要针对不同的旅客,洞察他们真正的心理需求,然后再提供一对一的定制服务。那天,一位脚缠纱布的妇女艰难挪动,我推着轮椅冲上去,她却犹豫退缩。我蹲下身,轻声说:阿姨,我是来帮您的,免费的。她的眼神从警惕转为湿润。推她去站台的路上,我得知她刚经历车祸截肢,便鼓励她伤口会愈合,日子会好的。临别时,她紧紧攥住我的手。那一刻,我忽然懂了:服务的真谛,是让旅客在脆弱时感受到被看见的尊严。 

  为了这份看见,我和姐妹们苦练手语、英语、急救技能,有的甚至还学起了心理学。我们总结出六声服务法”——迎送声、称呼声、致谢声、问候声、回应声、道歉声,让每个细节都充满温度。有人问:推轮椅而已,何必这么累?我说:因为旅客的每一句谢谢,都是照亮平凡岗位的光。 

  一个人的独行?一群人的接力! 

  “158”,服务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行。那些被帮助的旅客,最终也成了传递温暖的火炬手 

  20141月,“158”雷锋服务站突然接到地铁站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有一对母女需要帮助。我和同事推着轮椅来到地铁站内,眼前场景令人震惊,老人坐在破旧的海绵垫上,年轻姑娘四处张望的目光中充满无助。我们赶紧上前询问才知道,姑娘丹丹相依为命的母亲被确诊癌症晚期,刚刚经历了第一次化疗,孰料返乡途中遇到了大麻烦,母亲身体无比虚弱,瘫坐在地上,还不时呕吐。她望着手边的两只大箱子以及出院开的一堆药品,再看向被病魔折磨的母亲,委屈的情绪像洪水般将她淹没。姑娘每次擦泪水都安静又迅速,以避免引起母亲的关注,这种无需言语却又融入举止的孝心和善良让我倍受感动。 

  用轮椅接上母亲来到158服务站后,我将服务联系卡递给丹丹,告知下一次到南京治疗时可提前联系我,轮椅接送的事不用担心。送母女上高铁列车时,我还与列车长进行了沟通,请她在车上多多给予照顾。覆盖全旅途的叮咛,贯穿全过程的关心,染红了坚强女儿丹丹的眼眶,158雷锋服务站从那一刻起,深深印在了她的脑海中。 

  丹丹妈妈需要进行十余次的化疗,每次治疗结束后,她都会提前联系我。为了保证支付高额药费,她不能影响收入,所以便不再请假接送母亲来往两地。丹丹的妈妈从此成为我们“158”张妈妈,每一次大家都会提前推着轮椅在地铁口等候,或送上高铁反复叮咛车长,丹丹万分安心。 

  158雷锋服务站的感染下,丹丹也主动做起公益活动,为盲人录制有声读物,做社区义工等,尽己所能地帮助别人。如今,她把158当成了自己的家,每到春运等旅客出行高峰期,她都会到这里担任志愿者。20251月,春运刚开始,丹丹就穿上马甲和我一起来到车站里帮助困难旅客。她说:经历过寒冷,才知温暖的可贵。在我最绝望、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雷锋服务站伸出了无私的援手,拉了我跟母亲一把。现在我也希望能够尽我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回报社会,传递这份温暖,也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能够加入到春运志愿服务中来。 

  四代人的“158”,永远的雷锋精神 

  时代在变,但“158”的初心从未褪色。我们不仅是服务者,更是创新者、传承者。 

  风霜雪雨,“158”服务站也在经历着越来越多的新变化。我们感受到新时代旅客们的新期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行了服务升级,建立微信群、开发服务APP,为盲人录制有声指南,联合地铁、公益组织打造无障碍出行联盟 

  一次,旅客刘老在溧阳探望女儿时突发心脏病,急需返回盐城老家续上救命药。然而,由于疫情期间,南京南站站内换乘受限,他面临着无法回家的困境。得知情况后,我立即行动起来,充分利用地铁和高铁的换乘优势,为他规划了最合理的换乘方案,亲自送他上地铁、联系南京站和盐城站的工作人员,确保他能够顺利回家。深夜接到老人到家的电话,他哽咽着说:亲生儿女都做不到这么周到。后来,他用红纸抄写感谢信,字迹颤抖却力透纸背:你们是雷锋式的好人! 

  作为车站劳模工作室成员,我致力于营造人人都学158,人人都是158’”的好氛围,让车站职工都能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推进车站服务质量整体持续提升。在新人入职教育中,我手把手、一对一,潜移默化、不遗余力地对新进职工进行重点旅客服务技巧、旅客沟通技巧的培训和技艺传授,带领大家参观158事迹陈列室,把四代人传承雷锋精神的故事讲给铁路新人们听。 

  “158”的十三年,我从青涩的新手小白成长为时代楷模集体的一员,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奖章,而是丹丹们的笑容、刘老们的信赖和千万旅客顺畅的回家路 

  有人说,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但我想说:只要还有人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还有人在他人绝望时伸出援手,还有人在传递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雷锋精神就永远活着。 

  (作者系南京南站158雷锋服务站党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张珊珊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