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群众融媒体 | 网评

群众工作要“当面锣对面鼓”

发布时间:2024-11-13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丛中杰    

198812月,习近平同志刚到福建宁德工作不久,就在霞浦县主持第一个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当面锣对面鼓地为百姓解决切身的问题,一天时间里,地县两级领导共接待群众102名,受理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解决,其余要求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当面鼓对面锣是句俗语,指遇到问题要当面沟通、现场解决,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重要参考。

现实中,少数干部不愿和群众当面打交道,存在”“”“的不良心态。比如,有的坐而论道,整日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做群众工作多是电话联系、线上调度,图省事、行方便,用键对键代替了面对面;有的敷衍塞责,把群众诉求视为烫手山芋,闭目塞听、冷硬横推,习惯当甩手掌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本领恐慌,既不懂政策,也不善沟通,遇到难题两眼一黑,面对群众手足无措,有畏难情绪、抵触心理。这是一种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究其根源,就在于宗旨意识淡化、担当精神不强,必须引起我们警醒反思。

面对面才能心贴心零距离更有凝聚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要主动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恳谈商讨,将问题摆上桌面,开门见山、耐心细致地为其释疑解惑、讲明道理,把矛盾消除在源头、纠纷解决在基层,进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经常和群众打交道,受批评、被质疑是常有之事,而一些话虽然听着刺耳,却最能反映百姓心声,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突破口、着力点。要涵养闻过则喜的雅量和从谏如流的胸襟,增强敢钻矛盾窝的勇气,将批评当作良药忠言,哪里问题多就去哪里,哪里群众最不满意就重点改哪里,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样真正让质疑的杂音变成赞美的和声

要想曲子美妙动听,需要相互协调、节拍一致。群众工作也是如此,需要讲求方式方法,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要讲好群众语言,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多用乡音土语组织动员、宣讲政策、说服教育,不说官话、套话,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要狠抓能力提升,争做政策的百事通、业务的内行人、群众的知心人,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切实把情况摸准摸透,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群众工作不能自弹自唱,而要树牢人民满意标尺,将群众脸色当作晴雨表”“风向标,针对性、常态化开展检视整改、跟踪问效,确保问题不解决不罢休、群众不满意不销号。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